1730 年,年仅 16 岁的端柔公主,为抗拒远嫁蒙古,哭闹不止长达三日。雍正见其执拗不从,顿时怒发冲冠:“要么遵命嫁人,要么赐你一死,自行抉择!”言罢,便下令将小公主囚禁起来。 “你以为紫禁城的锦衣玉食是白给的?”雍正冷眼看着被关进暗室的端柔说道。昏暗的烛光下,这位年仅16岁的公主倔强地别过脸去,泪水却止不住地滑落。 作为雍正帝的养女,和硕端柔公主从出生起就享受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荣华富贵。她每月的胭脂水粉钱就高达200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一个七品官员半年的俸禄。但当政治联姻的命运降临,这些优渥待遇立即显露出其残酷的本质,它们从来不是馈赠,而是明码标价的筹码。 端柔公主的反抗持续了整整三天。她先是摔碎了寝宫里的所有瓷器,又用剪刀绞烂了预备的嫁衣。当这些举动都无法改变圣意时,她开始绝食抗议。 “科尔沁部的聘礼已经进了午门。”雍正甩下一卷竹简,“你是要体面地当新娘,还是要朕给你准备白绫?”端柔的乳母拼命磕头请求雍正三思,回复乳母的只有雍正的冷笑。 最终,认清现实的公主擦干眼泪,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要带300户包衣奴才、500匹骏马,还要科尔沁圈占最好的草场。 这场冲突以雍正的妥协告终。他不仅答应了端柔的所有要求,还破例允许她使用只有皇后嫡女才能享有的固伦公主仪仗。这种妥协背后是更精明的算计,一个心怀怨恨的公主远不如一个配合的联姻工具有价值。 果然,婚后的端柔凭借丰厚嫁妆迅速成为科尔沁部实际掌权者,她建立的庄园直到清末都还在运作。三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游览故宫时,很少有人会想起那些远嫁的公主。她们就像养在黄金笼里的夜莺,用一生的自由为帝国歌唱。 端柔的故事之所以特别,不仅因为她激烈的反抗,更因为她最终在绝境中为自己争得了生存空间。这提醒着我们,任何时代的女性都不该被简单定义为牺牲品,即便在最黑暗的处境里,人性的光芒也从未熄灭。 当我们以现代的视角回溯往昔的历史,会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制度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其残酷性展露无遗。端柔公主不是英雄,但她教会我们,即便面对皇权,也不该轻易放弃说不的权利。或许,这就是历史给当代人最珍贵的启示,文明的真谛,永远在于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信息来源: 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皇室婚姻史》 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清史稿》 文|何夕 编辑|史叔
雍正年间,雍正上位之后,一直觉得江宁织造府曹家很有钱,于是在雍正5年抄了曹家,花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