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海匪孙二虎与陶勇洗澡后,突然有人匆忙塞给孙二虎一封信,由于不识字,他

青史微言 2025-08-10 18:08:59

1942年,海匪孙二虎与陶勇洗澡后,突然有人匆忙塞给孙二虎一封信,由于不识字,他随手递给陶勇,陶勇打开信一看,脸色大变,这是一封策反信! 1942年,苏中海边上,风里都带着一股子火药味。新四军一师三旅在旅长陶勇的带领下,像钉子一样扎在日伪心口上。但光有陆地还不行,海上是鬼子的天下,运输线、情报网全被卡得死死的。怎么办?陶勇把目光投向了海上的“土著”——海匪。 这群人里,有个头头叫孙二虎,是条真汉子。他跟别的匪不一样,有自己的规矩:只劫富商和日伪的船,从不碰穷苦渔民。这种人,在陶勇眼里,那就不是匪,是“在野的英雄”。 要把这种野马驯服,可不容易。陶勇不走寻常路,他先是设计在龙王庙会上活捉了孙二虎。孙二虎以为死定了,梗着脖子说:“要杀要剐,给个痛快!” 陶勇亲自给他松了绑,没提收编,光跟他拉家常,聊自己也是穷苦出身,聊日本人来了大家都没好日子过。最后说:“二虎,你也是条好汉,与其在海上单打独斗,不如跟我们一起,正儿八经地打鬼子,给中国人争口气!” 就这么着,孙二虎带着手下几十号兄弟,换上了新四军的军装,成了苏中军区海防团。孙二虎心里热乎乎的,三十多年了,头一次觉得自己是个“官军”,是个保家卫国的兵。 那天,海防团刚打了几个小胜仗,士气正高。陶勇特地拉着孙二虎去镇上的澡堂子搓背,算是犒劳。可就在俩人刚洗完,热气腾腾地往外走,气氛正好呢。突然,一个黑影从巷子口闪出来,快得像一阵风,往孙二虎手里硬塞了一封信,然后扭头就跑,瞬间就没了踪影。 孙二虎捏着信,有点懵。他大字不识一个,随手就递给了旁边的陶勇:“陶司令,你给瞅瞅,这写的啥玩意儿?” 这话一出口,澡堂门口的气氛就凝固了。陶勇接过信,拆开,只扫了一眼,他那张刚才还挂着笑的脸,“唰”地一下就白了,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他没说话,默默地把信纸叠好,塞进了上衣口袋。 孙二虎心里“咯噔”一下,他再草莽,也看得出陶勇的脸色不对劲。他凑上去问:“司令,咋了?信上说啥了?” 陶勇勉强笑了笑,:“没啥,一张废纸,拉拢人做生意的。”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可孙二虎心里那块石头,非但没落下,反而悬得更高了。他知道,事情绝对没这么简单。 果然,第二天,一道命令下来:海防团孙二虎旧部,所有枪支暂时上缴,听候整编。 孙二虎手下那帮老兄弟,本来就对新四军的纪律有点犯嘀咕,这下被缴了枪,等于拔了牙的老虎,个个垂头丧气,看孙二虎的眼神都变了。 孙二虎的脸,黑得像锅底。他揣着一肚子火,直冲陶勇的指挥部,一脚踹开门,眼睛都红了:“陶司令!我孙二虎敬你是个英雄,才带着兄弟们跟你干!你今天缴我的枪是啥意思?不信我?” 陶勇很平静,他挥了挥手让其他人出去,然后从抽屉里拿出那封信,放在桌上,推到孙二虎面前。 “二虎,坐下说。”陶勇的语气很沉稳,“信,我念给你听。” 那是一封策反信,是驻守南通的日伪头子,写给“孙司令”的。信里许诺,只要孙二虎愿意“反正”,带着海防团投靠皇军,立马封他为“苏北海防总司令”。 孙二虎听着听着,拳头越攥越紧,听到最后,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他指着自己的心口,对陶勇喊:“司令,我孙二虎要是想投敌,天打雷劈!这信是他们硬塞给我的,我压根不知道!” 陶勇说:“我相信你的忠心,但我不能不考虑这封信在部队里造成的影响。你想想,这封信要是传出去,战士们会怎么想?你的那些老弟兄,会不会有人动摇?我缴枪,不是不信你孙二虎,恰恰是为了保护你,也是为了稳住整个部队。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看,谁是真心抗日,谁是假意投靠。” 没过几天,考验就来了。孙二虎过去的一个拜把子兄弟吴道生,偷偷摸摸地来找他,劝他:“二哥,识时务者为俊杰,新四军这日子太苦了,跟咱们去投靠皇军,吃香的喝辣的,不比在这儿受气强?” 孙二虎二话不说,抄起一个板凳就砸了过去,吼道:“滚!再敢说一个字,老子现在就毙了你这个汉奸!”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陶勇的耳朵里。他笑了。他知道,自己赌赢了。 不久,日伪军大举进攻,一场恶战爆发。陶勇把刚刚收缴上来的枪,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孙二虎的部队,还额外给他们加强了两挺机枪。他只对孙二虎说了一句话:“二虎,是龙是虫,就看这一仗了!” 孙二虎没说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上了战场,他和他的海防团像疯了一样,驾驶着小船在敌人的炮艇阵里来回穿梭,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为大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战斗结束后,陶勇当着全旅的面,给孙二虎记了头功。从此,再也没有人质疑过这支“海匪”出身的部队。孙二虎和他的海防团,成了黄海上一把令日伪闻风丧胆的尖刀。 后来,陈毅元帅听说了这件事,笑着对陶勇说:“你这个陶勇,胆子真大!但你这招以心换心,比十万大军还管用!”

0 阅读:0
青史微言

青史微言

以微小视角解读宏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