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苏州常熟市蒋巷村那样的集体所有制。 蒋巷村位于常熟市东南,现属常熟市支塘

宁俭堂徐山水 2025-08-10 16:19:42

我喜欢苏州常熟市蒋巷村那样的集体所有制。 蒋巷村位于常熟市东南,现属常熟市支塘镇,曾是“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血吸虫病横行的穷乡僻壤,1966年,22岁的常德盛当上了蒋巷大队大队长,集体账上只有0.36元。此后,常德盛带领社员战天斗地,完成土石方50多万方,将1700亩低洼地填高一米多,成为旱涝保收的吨粮田。2015年在1200亩农田推广有机农业,采用猪粪无害化处理还田,绿萍作肥,提升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 村级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下属四家股份制公司,1997 年被批准为省级企业集团,同年跻身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行列,2003 年被评为全国 “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并列入江苏省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常盛” 商标为省著名商标。 2004年,常盛集团进行了改制。作为常盛集团的董事长,常德盛可以持有价值 1000 万元的股份,但他分文未取,把这些资产全部留给了村集体。改制后,常盛集团下属的江苏常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成为集设计、生产制造、安装于一体的建材生产和建筑施工企业。 常盛集团 2004 年股份制改革后,通过将资产保留给村集体,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多维度的深远影响: 一、村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改制后,常盛集团持续发展为华东地区知名的钢结构生产基地,其稳定的经营效益直接反哺村集体。2023 年蒋巷村村集体净资产达 3.62 亿元,较 2012 年增长近 2.7 倍3。集团每年向村集体上交红利(如 2013 年达 600 万元20),成为村级可用财力的重要来源。这些资金被用于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村民福利,例如投资建设护理院、老年公寓、生态旅游设施等,形成 “工业反哺农业、集体普惠村民” 的良性循环。 二、村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集团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同时,村集体通过社区股份制改革,自 2018 年起向村民发放人均 1 万元的年度分红,叠加养老金、岗位收入等,2023 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 6.5 万元,较 2012 年增长 125%。这种 “工资 + 分红 + 福利” 的多元收入结构,使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超过苏州市城镇居民平均收入。 三、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升级 村集体收入的增长为乡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蒋巷村先后建成 186 幢别墅和 150 套老年公寓,实现天然气入户、污水管网全覆盖,并配套建设农民剧场、文化中心广场等设施。此外,集团支持的生态治理项目(如光伏发电、秸秆气化站)使全村绿化覆盖率超 60%,空气质量优良率超 80%,获评 “国家级生态村”。公共服务方面,村民享受免费体检、教育奖励、养老补贴等福利,形成 “劳有丰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 的幸福生活图景。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改制后,常盛集团注重绿色转型,例如参与蒋巷村 “零碳乡村” 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年均减少碳排放 2825 吨,优化了能源结构。同时,集团通过技术升级(如钢结构工艺改进、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种 “经济 - 生态 - 社会” 的协同发展模式,使蒋巷村在乡村振兴中持续领跑,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常德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告之,不会让儿子接班!2021年1月,蒋玉英当选为蒋巷村党委书记。现在,蒋巷村村集体总资产超10亿元,真正实现了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目标。这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 “蒋巷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图片一:蒋巷村发展的功臣常德盛 图片二:村企业大门 图片三:村史馆 图片四~七:村民住宅

0 阅读: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