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山前线,我军战士李谋仁,被3个越南特工用石块打晕,拖往越方。拖行不到

瑶光映心曲 2025-08-10 00:49:53

1986年老山前线,我军战士李谋仁,被3个越南特工用石块打晕,拖往越方。拖行不到10米,李谋仁陡然清醒,却无法挣脱,又不愿当俘虏,随即朝我方大喊:“同志们,我被敌人抓住了,快打死我!” 李谋仁出生在1967年的陕西旬阳县甘溪乡王湾村,那是个偏僻的山村,村民们靠种地过日子。他从小跟着祖父长大,祖父过去当过兵,常讲些边防的事,这让他从小就对军队有兴趣。1985年12月,他刚满18岁,就从家乡报名参军,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39师417团7连,部队驻扎在云南边境。那里山高林密,训练条件苦,他很快就适应了。入伍后,他每天早起练射击,休息时也不闲着,投手榴弹、练刺杀,一点不偷懒。不到4个月,他就成了连队里的全天候射击能手,不管刮风下雨,都能稳稳命中目标。这让他在战友中有点名气,大家都说他有股子拼劲。 李谋仁入伍没多久,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看部队的报纸,学边防知识。他很快成了共青团员,还写了入党申请书,说要为保卫边疆出力。1986年春天,部队去那拉口防御区接防,他跟战友一起上阵地,守在168高地2号哨位。那地方离敌人不到100米,三面都容易挨打,炮火常来。他每天检查武器弹药,确保一切就绪。连续守了20天,大家都累坏了,但李谋仁还是坚持轮岗,保持警惕。这段时间,他跟战友杨才洪一起值班,互相提醒注意敌情。他的这些表现,让上级觉得他可靠,是个好苗子。 1986年4月28日那天,是李谋仁生日的前一天。凌晨1时,敌方开始炮击,阵地上一片混乱。李谋仁判断敌人可能要偷袭,就潜伏在战壕里观察。突然,三名越南特工从身后靠近,用石块砸他的头部,他当场昏迷。敌人把他拖出五六米远,他醒过来,发现自己被抓,无法脱身。他不愿意落入敌手,就大喊要己方打死他,同时拉响胸前的手榴弹,与三名敌人同归于尽。这次爆炸直接暴露了敌人的位置,粉碎了他们的计划。他的牺牲,让阵地上的战友们深受触动。 李谋仁的喊声通过无线电传到指挥部,我方马上组织炮火反击,封锁了敌人的退路。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找到他的遗体,看到身边有三名敌人的尸体。他的右手食指还缠着手榴弹的拉火环,身上有伤口。大家为他清理身体,包裹好,握着他的手表示要报仇。他的事迹很快上报,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还记了一等功。这在当时的前线,是对牺牲者的最高肯定。他的骨灰在1986年7月25日运回旬阳,安葬在小河北烈士陵园,当地民众自发聚集,表达敬意。 李谋仁的事迹传开后,人民日报在1986年6月9日报道了,他被称作舍身报警的英雄。家乡旬阳县委和政府在8月1日发出决定,全县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他的牺牲不是白费的,它激励了更多边防军人坚守岗位。在老山前线,像他这样的战士不少,他们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边境安全。他的家庭得到了一些照顾,但生活还是简单。他的故事被记录在英雄史册上,成为教育后辈的例子。 李谋仁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穷,但他参军后没抱怨过苦。训练中,他第一个贴挑战书,比拼射击,这让他脱颖而出。入伍4个月入团,递交入党申请,这些都显示他有追求。到前线后,守哨位20天,他没松懈过。那次事件中,他被拖行时留下了指甲印的痕迹,说明他即使昏迷也在抵抗。他的拉手榴弹举动,直接导致三名敌人被炸死,这保住了阵地的安全。他的牺牲,让敌人的偷袭彻底失败。 后续发展中,他的遗体被抢回,战友们含泪处理。他的追记一等功,是部队对他的认可。骨灰运回家乡,陵园成了缅怀的地方。每年清明,人们去扫墓,擦拭墓碑。他的事迹通过报纸流传,影响了很多人。在老山战役中,这样的英雄事迹不少,但李谋仁的特别在于他的年纪小,却有大担当。他的故事提醒大家,和平来之不易。 李谋仁的入伍经历典型,那时很多农村青年像他一样,响应号召去边防。部队训练严,他适应快,成为射击能手。守哨位时,环境恶劣,但他坚持。事件发生后,他的牺牲直接改变了战局。我方炮火反击成功,他的贡献不可磨灭。追认党员和一等功,体现了部队的重视。他的骨灰安葬后,家乡开展学习活动,这让他的精神延续下去。

0 阅读:0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