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王幼平出任马来西亚大使,他发现马来西亚护照有一条歧视中国的加注,这让他很气愤。 王幼平这人,出生在1910年的山东桓台县索镇马家村,那地方是典型的农村,家里靠种地过日子。他小时候叫王际坦,从小帮家里干农活,接触了些进步想法。193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还进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做地下工作。那时候,他负责组织起义,宁都起义就是他参与的,起义后跟着队伍转战苏区,反围剿战斗打得挺激烈。他随红军长征,经历了各种苦头,翻山越岭,硬是走下来。抗日战争时,他转去军事情报和政治工作,在敌后收集情报,组织部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干这些事儿,推进阵地,管宣传。 1949年后,国家成立了,他从军队转到外交岗位。先是1950年到1954年,当驻罗马尼亚大使,那是中国在那儿的首位大使,推动两国合作。接着1955年到1958年,去挪威当大使,处理经济事儿。1958年到1962年,驻柬埔寨大使,管外交谈判。1962年到1969年,在古巴当大使,组织贸易活动。1969年到1974年,驻越南大使,签协议,推动关系。1975年,就是去马来西亚了。1977年到1979年,驻苏联大使,参加高层会晤。1979年到1982年,当外交部副部长,管部门工作。一直到1995年3月28日去世,他一生跨了革命和外交两个领域,贡献不少。 1975年1月,王幼平到马来西亚上任,马来西亚是东盟里头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各方都盯着中国使馆的动静,尤其是华侨和敏感问题。刚到办公室,就看到桌上放着《星槟日报》,社论里头说欢迎中国大使得和其他国家一样,别特殊对待,还提醒华裔别因为建交太高兴,以免引起其他民族猜疑。王幼平看了这报纸,预感工作不好干。参赞汇报说,马来西亚对中国疑虑深,普通护照上加了“前往中国无效”的条款,只有探亲或做生意的才能去。 探亲得60岁以上,提供亲属证明和三年通信记录;做生意得30岁以上,贸易额超25万马币。那时候,使馆外头总有陌生人晃悠,华人来访后就被叫去问话。王幼平定下原则,坚持公报,工作对官方。他多和政府部门官员接触,推动政治经济贸易往来。对华人谨慎接触,不涉及敏感团体。马来西亚有13个州,他只去六七个,出行前申请外交部批复,迟了也不催。避开边境敏感区。这些做法让马来西亚慢慢看到,中国不干涉内政。经过一年半观察,马来西亚总理对媒体说,中国大使活动合外交常规。 王幼平1977年离任,新总理侯赛因接见他,还送到车旁道别,和刚来时冷遇大不一样。之后,中国外交人员接着努力,交涉护照加注。1990年9月7日,马来西亚终于取消那条款,以前每年几千人来中国,现在每月上万人。1993年,马哈蒂尔访华,批西方中国威胁论,说那是自私。王幼平回国后,继续外交部工作,到1982年卸任副部长。晚年在北京,1995年去世。他的事儿为中马关系打基础,一代代外交人接着干,推动贸易和互访。中国进步离不开这些人的付出。
1975年1月,王幼平出任马来西亚大使,他发现马来西亚护照有一条歧视中国的加注,
运赛过去
2025-08-10 00:19:48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