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一家4口旅游回杭州,花191元订了一辆商务车接机,司机一见他们3个行李箱、4

楼兰say社会 2025-08-08 21:46:30

男子一家4口旅游回杭州,花191元订了一辆商务车接机,司机一见他们3个行李箱、4箱水果,1箱饮料,还有5件包裹,要求加价,男子拒绝,谁料,司机拒载并取消订单,男子和平台协商后,又打了2辆网约车,事后,他想让商家退还191元,可一直没动静,男子着急,拉着3个行李箱,找了记者,商家却说责任在于男子。   “是他行李超出商务车承载范围,我们司机没义务拉超载的行李,责任在他自己,”商家理直气壮地说道,陈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看似平常的网约车接机,竟会演变成一场关于责任、规则与消费者权益的拉锯战,甚至让他不得不拉着三个沉重的行李箱,寻求媒体的帮助。   2025年8月初,陈先生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家庭旅行,从某地返回杭州,为了让旅途的最后一段路也舒适便捷,他提前通过某知名网约车平台,预订了一辆商务车接机服务,订单显示车型为7座商务车,车费为191元,陈先生心想,商务车空间大,一家四口加上行李,应该绰绰有余。   航班准时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陈先生一家取完行李后,来到了约定的接机地点,他们的行李清单如下:三个大号行李箱,装着一家四口一周的衣物和生活用品。   此外他们还从旅游地带回了四箱当地特色水果和一箱饮料,作为伴手礼和自家享用,除此之外,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包裹,多是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和一些杂物,算下来,总共有3个行李箱 + 4箱水果 + 1箱饮料 + 5件包裹,共计13件行李。   很快预约的商务车驶来,司机下车后,看到陈先生一家堆放在地上的行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他绕着行李走了一圈,然后对陈先生说:“你这行李也太多了吧?我的车装不下,你得加钱,不然我拉不了。”   陈先生拒绝了司机的加价要求,他认为这是司机在临时加价,属于违约行为,见陈先生态度坚决,司机也表示“爱拉不拉”,随后当着陈先生的面,在手机上操作取消了订单,然后驾车离去,留下陈先生一家四口和一大堆行李,孤零零地站在机场到达大厅。   由于行李过多一辆普通的网约车显然无法承载,陈先生不得不分开叫了两辆网约车,才将一家人和所有行李勉强安置,原本191元就能解决的接机问题,最终他花费了近400元,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这次不愉快的经历,让原本愉快的家庭旅行蒙上了一层阴影。   回到家后,陈先生越想越觉得委屈,他认为,司机拒载并取消订单,是明显的违约行为,而作为服务提供方的商家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至少应该退还他最初支付的191元订单费用。   于是他再次通过平台渠道提交了退款申请,并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然而,几天过去了,退款申请一直没有得到处理,平台方面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陈先生多次催促,得到的回复总是“正在核实”、“会尽快给您反馈”之类的套话。   眼看退款遥遥无期,陈先生着急了,他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却又感觉势单力薄,在多次与平台沟通无果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拉着那三个见证了他窘境的行李箱,找到当地的媒体,希望通过记者的帮助,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介入后,联系了该网约车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面对记者的采访,商家负责人态度坚决,将责任完全推到了陈先生身上:“是他行李超出商务车承载范围,我们司机没义务拉超载的行李,责任在他自己。”   对于商家的说法,陈先生感到既愤怒又无奈,他表示自己在下单时,平台页面并没有任何地方需要填写行李数量,也没有关于行李尺寸、重量或数量的明确提示和限制说明,双方各执一词,事件陷入了僵局。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对陈先生的遭遇表示同情,一位网友留言道:“虽然平台可能在提示方面有所欠缺,但消费者自己也应该有个基本判断,一家四口,13件行李,这明显不是正常出游的行李量了,商务车再大,空间也是有限的。”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现在很多人打车,尤其是网约车,都觉得我付了钱,你就得什么都给我办到,但实际上,任何服务都有其边界和条件,行李超载本身就是个实际问题,不是司机刁难,平台应该在下单页面更醒目地提示行李限制。”   对于陈先生而言,191元或许不算一笔巨款,但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笔退款,更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和一份应有的尊重,而对于整个网约车行业来说,如何通过完善规则、优化服务、加强沟通,来避免类似纠纷的再次发生,提升消费者的出行体验,才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33

猜你喜欢

楼兰say社会

楼兰say社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