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见韩国代表团,张嘴第一句就把全场怔住了—— “金正恩最近还好吗?” 不是开场寒暄,不是贸易谈判条件,而是这么一句直击神经的提问。 据《朝鲜日报》援引的外交消息,韩方代表团原本演练了无数种可能——关税讹诈、贸易配额、驻军费用摊牌——就是没预料到会被这么一刀冷不丁扎进半岛神经。现场的反应,是短暂的空气凝固。 这句问候有两种解释。要么特朗普真对半岛局势没数,还停留在文在寅那几年,觉得南北还能通话;要么,他是在有意提醒韩国——你得先把和朝鲜的关系捂热,好替他铺垫一次“特朗普—金正恩”重逢的舞台。 毕竟,很多人忘了,2018年新加坡那场举世瞩目的美朝首脑会晤,并不是特朗普天降奇兵,而是文在寅苦心铺的局:热线重启、冬奥邀请、亲笔信传递、板门店握手……所有镜头背后,是南北关系解冻的节奏在推。特朗普只是踩着这条红毯出场。 所以,这一问,很可能不是闲聊,而是试探:韩国能不能再当一次踏板? 从特朗普的算盘看,这事比签什么美韩关税协议更有戏。他已经收拾了欧盟和日本,逼到韩国签字,不过是例行操作;但要是能重启美朝会晤,那才是真正的全球聚光灯。2018年那次,他站在全球头条的中央,2500名记者盯着直播,虽然什么实质协议都没落地,但这种被围观的快感,换谁也戒不掉。 问题是,今天的半岛,早已不是2018年的温水。文在寅能做的事,李在明很可能没法复制。 尹锡悦执政那两年,把南北关系砸了个稀碎。2023年4月,他从拜登手里领了核保护伞;8月,美日韩戴维营合体,朝着准同盟走。平壤这边的反应同样决绝:同年11月,南北同时撕掉《板门店宣言》;去年初,金正恩直接在政治文件里删掉“同胞”,改成“敌人”,并写进宪法——“一旦开战,必须收复韩国”。 与此同时,朝俄关系一路飙升,直接签了带共同防御条款的军事同盟。这对首尔来说,意味着平壤不仅是敌人,背后还多了一张俄国牌。 更棘手的是谈判条件的变形。2018年的朝鲜,开价是“先解除制裁,再慢慢弃核”;2025年的朝鲜,底线成了“承认我们是拥核国,同时解除制裁”。金与正最近那篇讲话把话挑明:“现在是2025年,不是2018年……承认不可逆的拥核国地位,是美国做任何预测的前提。” 翻译过来就是:特朗普可以怀旧,但得在新的现实里怀旧。你要重启会晤,得先点头认核,不然免谈。 这种筹码,不是李在明能替美国签的字。他哪怕推迟几场美韩军演、给平壤递几句好话,也换不来路线逆转。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想见金正恩,得特朗普自己出马。 而这,才是李在明的尴尬:韩国在这件事上,能做的只是把门口的雪扫干净,能不能进屋,得看特朗普和金正恩愿不愿抬脚。 所以,当韩国代表团回来复命,把这段对话汇报到青瓦台的时候,电话那头的李在明,心里大概也冒出一句—— “你怎么不自己问问金正恩,他最近好不好?” 参考资料:《 金正恩世界级魄力背后,暗示一个重要变化-央视网 》
特朗普见韩国代表团,张嘴第一句就把全场怔住了—— “金正恩最近还好吗?” 不
秋恒看军事
2025-08-08 17:27: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