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一家有意思!!1998年,他亲弟弟刘应彪在少林寺挂个闲职,每天写写字卖卖画。要不是有个方丈哥哥,那些字画估计都没人问价。” 提到释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前段时间他刚发生的那档子事。 而少林寺前住持释永信的亲弟弟刘应彪,如今又被大家扒出来了新料! 这事,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 1981年,安徽颍上县青年刘应成揣着30元钱和20斤粮票走进少林寺,剃度出家改名释永信。 自此,开始了木鱼相伴的生活。 几年后,他的弟弟刘应彪也以“习武”之名投奔寺院,得法号释永胜。 这兄弟二人到少林寺的时候,刚好是少林寺命运的转折点。 1982年,电影《少林寺》爆红,让破败禅院直接跃升为全球少林文化的聚集地。 少林寺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前来游览的游客不在少数! 这个时候,释永信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天赋。 他34岁成为少林寺最年轻方丈。 1998年注册“少林”商标,组建武僧团全球巡演,将禅武文化变成流量密码。 他的弟弟释永胜似乎是在他的帮助下,则走上另一条路。 他不穿僧衣、不参与早课,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午后搬个小马扎在寺院偏殿摆开笔墨纸砚。 有游客亲眼见过他的“书法摊”,一幅“禅意山水”标价四位数,落款“刘应彪”。 而同类作品在普通画廊不过百元。 这对兄弟的“互补”逐渐演变为分工合作。 后期,做大做强的释永信通过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掌控18家关联企业,年收入超3亿元。 这其中,涵盖旅游、文创甚至房地产。 而释永胜摇身一变,挂着少林书画院秘书长、国际少林功夫研究会会长等头衔,把“方丈弟弟”身份转化为真金白银。 曾有收藏家以7000美元买下他写的“佛”字,海外少林文化中心也争相收藏他的作品。 市场看中的究竟是他手下的艺术价值还是姓氏光环,登封的出租车司机说得通俗易懂:“那字跟我二舅公园练笔的差不多,就多盖个少林寺的红章”。 更隐秘的资本操作,或许是股权。 释永胜曾在少林寺关联企业“少林欢喜地”持股35%。 在2022年突然退出,股份转至尼姑释延洁名下。 但知情者透露,这不过是代持把戏,实际控制权仍在刘氏兄弟手中。 同年,释永信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地块,资金通过香港等平台试图跨境转移,将部分资金准向开曼群岛信托。 最终,伦敦某公寓的业主登记名为“刘某”,与释永信侄子同名。 这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应该懂了吧? 而他们甚至还在安徽老家,也有涉及。 在颍上县小店村,大哥刘应保经营的“颍龙少林武术学校”和五层楼的“永乐购物广场”格外扎眼。 结果,不久前当释永信因挪用寺院资产、违反戒律被警方带走时,中国佛教协会迅速注销他的戒牒。 而少林寺管理处紧急任命59岁的印乐法师接任住持。 这位以整顿白马寺闻名的僧人上任首日,曾被游客诟病的“平安香”“全家福香”等收费项目悄然消失,扫码布施的武僧也不见踪影。 而失联的释永胜,之他哥被带走之前还穿着布衣在书画院的椅背上,写“禅”字。 千年古刹的钟声仍在回响,但铜臭已渗入梁柱缝隙。 “功德箱变提款机”,信仰的异化终将迎来清算。 释永信兄弟的坠落轨迹,让我们看清了如果没有清规制约的权力,终将把袈裟染成商袍。 主要信源:(中华网·新闻——释永信弟弟曾在少林寺关联企业任股东 曾持股35%)
“十年浩劫”中坚守在少林寺里的三位大和尚分别是德禅、行正、素喜。按理说,他们相濡
【41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