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在验尸时,用脚踢了踢他的脑袋,这时,旁边叛变的战友打了这个汉奸一巴掌,怒喝道:“你是没有手吗?” 打巴掌的不是别人,正是和赵尚志同为东北抗联早期领导人之一的谢文东。 看着曾经并肩抵御日寇的战友惨死在日伪特务手里,而如今自身也是日伪特务的一员,谢文东心中不免的感到痛苦。 这一巴掌不仅是扇给冒犯赵尚志遗体的日伪,也是扇给身为日伪的自己。 1930年,东北沦陷后,让此前人生没有任何交集的赵尚志和谢文东,因抗日而产生联系。 赵尚志在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并在1925年,以19岁的年龄加入了共产党,随后在东北地区从事地下工作。 1933年,赵尚志在珠海组建起反日游击队,这也是东北抗联第三军的前身。一年之后,谢文东在土龙山率农民起义,组建了民众救国军。 相比赵尚志是因为崇高理想才进行抗日武装斗争,谢文东进行抗日斗争的原因则属于被逼无奈。 谢文东家曾是依兰县的地主,从小不愁吃、不愁穿,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和农民起义扯上关系的,可这样的生活因为日寇的侵略消失殆尽。 日寇强占了他家的土地,还联合汉奸夺去了他的家产,这让他对日寇怀恨在心,于是便踏上了抗日的道路。 1935年,两人迎来首次合作,他们的任务是在松花江下游地区协同作战,打击日军。赵尚志部队负责牵制,谢文东部队负责突袭。 这次行动取得不错战果,歼敌百余人,还缴获了大量物资,补充了部队实力,在一年之后,东北抗联成立,赵尚志任第三军军长,谢文东任第八军军长。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两人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文章上面讲到过两人身份背景的差异,而这份差异反映到抗战上,就是战略不同。 赵尚志认为部队应跳出日军的包围圈,进行机动歼敌战,在敌后进行袭扰;而谢文东则坚持固守根据地,认为这些根据地都是自己的“地盘”。 另外,赵尚志身为党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彻红军“不拿群众一针线”的方针,将部队的纪律性看的尤为重要;而谢文东始终改不掉自身的“草莽习气”,其部队构成也多为旧军官和地方武装,纪律涣散。 因看不惯谢文东的部队因缺粮而抢掠百姓,赵尚志曾多次告诫他,但是谢文东次次置若罔闻,这让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1937年,日军发动“三江大讨伐”,赵尚志多次发电报让谢文东的部队进行转移,可谢文东始终认为这是自己的地盘,拒绝转移。 事实证明赵尚志的看法是正确的,不愿转移的谢文东很快就身陷日军十万大军的围剿之中,最终拼得弹尽粮绝,不得已只能躲入深山之中。 日本人见时机已到,来劝降谢文东,内部士气崩溃,第八军所剩将士投降、逃跑事件频发,外部日本人拿将士妻女、家人做威胁。 并且日本人看在谢文东为抗联领导,只要他肯投降,那么就能极大打击抗联影响,还能“以华制华”,于是日本人承诺谢文东只要投降,就还能继续掌握部分武装。 最终,谢文东在日军的软硬兼施下,选择了投降成为一名汉奸,而日军承诺让他掌握的部分武装,在日后也成为他对抗抗联的工具。 信息来源: 黑龙江史志|《赵尚志将军被捕遇难经过》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
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在验尸时,用脚踢了踢他的脑袋,这时,旁边叛变的
雾烬
2025-08-08 08:49: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