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是三国一个悲剧人物,219年的襄樊之战,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导致于禁七军全军覆没,输给了关羽,投降了。 于禁一生的功绩,因战败投降,一笔勾销,留下了千古骂名。不仅被恶谥为厉侯,也丧失了配享曹操庙庭的资格。 有人说,于禁战败投降,和宁死不降的庞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才被人唾弃的。 其实,庞德也是降将,而且,三国的降将也不少。 曹魏的张辽、张郃、徐晃、文聘等人都是降将。 还有,蜀汉的关羽、马超、黄忠、姜维等人也是降将,关羽投降过曹操。 东吴也有降将,太史慈、甘宁也是降将。 这么多人投降,只有于禁被骂,于禁也确实挺惨的。如果于禁该骂,那些降将也都应该被骂才对! 襄樊之战于禁战败,不是于禁不会打仗,身为五子良将,怎么能不会打仗呢?而是遇到了一场秋雨,如果不是一场秋雨,于禁七军三万多人,真不一定会输给关羽。 于禁一生,只败过两次,除了襄樊之战,还有一次是在博望和夏侯惇追击刘备,中了埋伏,战败了,后来是李典带兵援救的。 《三国志·李典传》记载: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但是,那次主将不是于禁,主将是夏侯惇,是夏侯惇强行要追击刘备,李典苦劝不听,责任不在于禁。 在曹魏,于禁算是很厉害的了,五子良将中,只有乐进从没输过。 于禁战败,司马懿和蒋济都说了,不是于禁个人原因,是天气原因。 《三国志·蒋济传》记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 再说了,于禁当时如果不投降关羽,他的三万多士卒肯定会被关羽杀光。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于禁不降,这三万多俘虏就是定时炸弹,一旦反水,后患无穷,关羽能留着吗?肯定会杀光的。 也不排除于禁是为了三万多部下,暂且降关羽,权宜之计,寻机再脱身出来。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猜测,没有依据,也许不对。 但是,从于禁被孙权遣送回魏国,曹丕以以荀林父、孟明视的例子来对待于禁,封于禁为安远将军,就说明于禁其实是被迫无奈投降的,知错能改,还有救。 可惜,最后于禁没有机会了。
于禁是三国一个悲剧人物,219年的襄樊之战,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导致于禁七军全军
墨染青天
2025-08-07 18:46:49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