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感谢中国伙伴,让巴基斯坦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太空相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最近那条感谢中国的推文,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巴友谊的新高度。 这事儿得从西昌发射中心那个清晨说起,7月31日,当快舟一号甲火箭拖着尾焰冲上云霄时,两国工程师相拥而泣的画面,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说服力。 这颗被巴方称为"太空相机"的遥感卫星,分辨率能达到亚米级。简单说,从600公里高空能看清地面上不到一米大小的物体。 对经常遭遇洪灾的巴基斯坦,这颗卫星就像天上多了双会算账的眼睛,去年信德省洪水淹没35万公顷农田时,若有这颗卫星提前预警,损失至少能减少三成。 现在它每96分钟绕地球一圈,农作物长势、冰川融化、城市扩张都在它眼皮底下。 中巴航天合作早有端倪,2018年巴基斯坦首颗科学实验卫星"巴星一号"就是由中国发射,但那次主要做空间实验。 这次不同,整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量身定制,搭载的光学相机和数据处理系统专门针对南亚气候设计。巴方技术人员还在天津参与了18个月的培训,连卫星控制中心的软件界面都保留着乌尔都语选项。 别看这颗卫星重量才300公斤,它背后是两国30年技术合作的积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帮巴基斯坦建空间技术研究所时,当地连像样的真空实验室都没有。 如今伊斯兰堡郊外的航天城里,中国援建的卫星测控站每天能接收12次过境数据。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合作,比直接送颗卫星更有价值。 西方媒体总爱用地缘政治来解读中巴合作,其实这事更像老邻居互相帮衬。巴基斯坦去年进口了价值4.7亿美元的农业监测数据,现在这笔钱能省下来买化肥。 我国则通过合作验证了快舟火箭的商业发射能力,这种双赢模式正在埃及、沙特等国家复制。就连印度媒体都承认,这颗卫星的灾害预警功能将惠及整个南亚次大陆。 特别让人感慨的是发射时机,正值巴基斯坦经济困难时期,外汇储备只够撑两个月,我国却用技术合作给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不像某些国家动辄附加政治条件,这次合作里甚至没提还款期限。难怪伊斯兰堡的出租车司机都说:"真朋友要像中国这样,雪中送炭不问利息。" 这颗卫星上天后,卡拉奇港口集装箱调度的效率提高了20%,信德省的棉花种植户第一次收到卫星拍摄的病虫害预警。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让巴基斯坦年轻人看到了科技自强的希望。拉合尔工程技术大学航天系的报名人数,卫星发射后暴涨了三倍。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十年,从公路、电站到如今的空间合作,每次技术转移都像播种。当巴基斯坦自己的卫星在太空翱翔时,这个国家收获的不仅是图像数据,更是一个民族对科技进步的信心。 这种并肩前行的情谊,或许就是国际关系中最珍贵的部分。 官方信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网《快舟一号甲成功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 新华社报道《中巴航天合作迈入新阶段》
巴基斯坦替中国出气,把美国坑了,果然还得是我们的“巴铁。” 原来巴基斯坦和美
【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