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都有,为什么莫迪没有?收不到中国阅兵邀请函,印度人很心急 最近中国抗战胜利

探修説 2025-08-06 18:27:15

普京都有,为什么莫迪没有?收不到中国阅兵邀请函,印度人很心急 最近中国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临近,印度媒体可炸开了锅。一边是 “周刊网” 言之凿凿说莫迪可能跟普京同台,另一边 “头条网” 却泼冷水,说中印关系还不够铁,去了怕得罪美日澳。可吵来吵去,有个事儿没法儿回避 —— 中方明明白白说了邀请普京,莫迪那边到现在连个邀请函的影儿都没见着。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咱们得掰开揉碎了好好唠唠。 首先,咱得从根子上说起。中国办阅兵,邀请谁不邀请谁,那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抗战胜利阅兵,核心是纪念那段血与火的历史,邀请的自然是在二战中跟中国并肩作战、一块儿流过血的老战友。俄罗斯(当年的苏联)在二战中那可是实打实的盟友,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直接加速了日本关东军的垮台,这份情谊中国人民可一直记在心里。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收到邀请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再看印度,虽说在二战中也有一定的参与,但跟中国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可没法儿跟苏联比。而且这些年中印之间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边境上磕磕绊绊的,加勒万河谷那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虽说最近有第 34 次边境事务磋商,双方同意保持沟通,但心里的疙瘩一时半会儿可解不开。这种情况下,中国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时候,自然得掂量掂量。 更关键的是,印度这些年在国际上的站位有点让人看不懂。一边跟中国在边境上较劲,一边又跟美日澳搞什么 “四方安全对话”(QUAD),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想在中美之间玩平衡。可这平衡术玩好了是左右逢源,玩不好可就两头不讨好。中国这边,你跟美日澳走得太近,还在台湾问题上时不时踩个红线,咱能乐意吗?就说去年 6 月,莫迪跟台湾当局眉来眼去,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就表态了,坚决反对建交国跟台湾搞官方往来,还向印方提出了交涉。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记个小本本,邀请的时候能不三思吗? 印度媒体也不是没明白人,“头条网” 就说了,中印关系还不够友好,去了怕得罪美日澳。这话其实挺扎心的,说白了就是印度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哪边都不想得罪,可哪边都没落下好。你想啊,中国阅兵这么重要的场合,你要是来了,美日澳肯定得在背后嘀咕;可你要是不来,又怕跟中国关系闹僵。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说到底还是印度自己造成的。 还有个事儿也挺有意思,印度总理莫迪在 2017 年的时候,倒是挺大方地邀请东盟十国领导人参加印度的共和国日阅兵,那阵势摆得挺足。可轮到自己收邀请函的时候,就有点尴尬了。这说明啥?说明在国际外交场合,光靠嘴上功夫可不行,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和行动。你平时跟人关系处得咋样,关键时刻人家心里可都有数。 其实,印度媒体的焦虑也反映出印度国内的一种心态。这些年印度经济发展挺快,觉得自己在国际上也得有个响当当的地位,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总是拎不清轻重。就说这次阅兵,人家俄罗斯能来,是因为有历史情谊打底,再加上这些年中俄关系一直保持得不错。印度呢,既想在中美之间占便宜,又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说白了,中国在外交上向来是恩怨分明。你对我好,我记着;你对我使绊子,我也不是吃素的。莫迪收不到邀请函,表面上看是个礼仪问题,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中印关系的现状。要是印度真有心改善关系,就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光靠媒体炒作、在国际上玩小花招可不行。 最后咱还得说一句,中国办阅兵,可不是为了给谁脸色看,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视和平。邀请谁不邀请谁,都是基于历史事实和国际关系的现实考量。印度要是真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就得先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别再在中美之间玩那些小聪明,踏踏实实跟周边国家把关系处好,这才是长久之计。

0 阅读:5

猜你喜欢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