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只听“啪嗒”一声,一个侦察员的枪掉在了大街上,他不慌不忙地捡了起来。

元芳侃历史 2025-08-06 10:10:59

1943年,只听“啪嗒”一声,一个侦察员的枪掉在了大街上,他不慌不忙地捡了起来。伪军见后,却冲他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呸!神气什么!”

那年山西某处小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日军与伪军建立的据点像钉子般扎在根据地周边,八路军急需摸清敌人兵力部署。

侦察员王立岗接到任务时,正蹲在土墙根下啃窝头,听着首长布置任务,三两口把干粮塞进怀里,推着辆叮当响的自行车就上了路。

镇东头青砖墙上贴着"大东亚共荣"的标语,王立岗把车铃铛摇得脆响,车把上挂着两包油纸裹的草药。

他特意穿了件灰布长衫,前襟沾着药铺伙计常见的褐色药渍,路过伪军岗哨时,后腰别着的驳壳枪硌得生疼,脸上却堆着笑,冲着站岗的伪军点头哈腰。

情报里说的吴氏医馆藏在蜘蛛网似的小巷深处,王立岗眯眼数着门牌,突然听见身后皮靴踏地的声响。

两个伪军挎着三八大盖晃过来,刺刀尖在阳光下泛着白光,他顺势把自行车往墙根一靠,从怀里摸出半包皱巴巴的香烟,手指头微微发颤地递过去,嘴里念叨着:"老总辛苦,抽根烟歇歇脚。"

医馆院墙比周围建筑高出半截,门廊下坐着个打盹的伪军,王立岗盯着门楣上褪色的"悬壶济世"匾额,心里盘算着怎么进去。

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在老乡家养伤时,听郎中说过镇上有位吴大夫擅长治枪伤,这情报在脑子里转了三圈,主意就冒出来了。

"劳驾通报吴先生,他老家的表侄来送山货。"王立岗把车筐里的草药拎在手上,冲着守门伪军作揖。

看对方狐疑的眼神,他特意撩开长衫下摆,露出腰间别着的铁家伙,这招果然奏效,伪军瞥见枪柄上缠着的红绸子,那是伪军军官爱用的装饰,鼻孔里哼了声就放行了。

院里青砖墁地,晾晒草药的竹匾排成两行,王立岗看似随意地踱步,眼角余光扫过西厢房窗台上摞着的饭盒数量,心里默算着驻军人数。

正要往正屋走,突然被个叼着烟卷的伪军班长拦住去路,对方用枪管挑起他手里的药包,褐色的药末撒了一地。

"抓药抓到内院来了?"伪军班长喷出口烟,露出满口黄牙。

王立岗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脸上却堆出谄笑,两腿夹紧原地打转:"长官行个方便,这人有三急......"话没说完就捂着肚子往茅房方向窜,身后传来伪军们放肆的哄笑。

茅房土墙上留着条裂缝,王立岗透过缝隙数清了东墙根下停着的三辆偏斗摩托,出来时故意踢翻了水桶,趁着弯腰收拾的工夫,把后院岗亭的位置记了个真切,吴大夫抓药的功夫,他已经把据点里外摸了个七七八八。

临走时在门廊下绊了个趔趄,腰间的驳壳枪啪嗒掉在青石板上,四周伪军的枪栓声哗啦响成片,王立岗脑子嗡地一声,手比脑子快,抓起枪指着自己太阳穴就骂:"你个怂包儿,连把枪都别不住!"

这出戏演得太过逼真,伪军们愣是没看出破绽,反倒指着这个"自己吓自己"的蠢货笑弯了腰。

二十里外的山坳里,王立岗把画满标记的草纸铺在炕桌上,据点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换岗时间清清楚楚,连伪军食堂每天消耗多少袋白面都记了两笔。

后来才知道,那天医馆里撒落的药末是治疗疟疾的常山草,正是根据地急缺的药材,这倒成了意外的收获。

三个月后秋收时节,八路军拔掉了这个据点,打扫战场时,战士们从伪军营房搜出半麻袋红绸子,都是用来缠枪柄的。

带队的连长捡了块绸布擦刺刀,笑着说:"这玩意儿裹枪把滑手,也就二鬼子当个宝。"

0 阅读:1210

猜你喜欢

元芳侃历史

元芳侃历史

专注于给大家推这种好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