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后的结果,在中美巨额关税下,中美贸易已经清零,接下来中美只有两种结果。 现在已经是2025年8月,这场持续七年的贸易拉锯战,已经把两国经济折腾得够呛。 最近三个月,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最高达到145%,咱们反制税率也提到了125%。 虽说5月日内瓦会谈和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让部分关税暂缓执行,但双方贸易额相比2024年的6800亿美元已经缩水近七成,很多行业基本处于“半停摆”状态。 美国那边,老百姓的日子可以说相当不好过。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美国平均关税率已经涨到18.3%,是1934年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 一双中国制造的运动鞋,价格从80美元涨到112美元,涨幅40%;一件衬衫从30美元涨到41.4美元,涨了38%,普通家庭每年得多花2400美元,相当于一个月房贷没了。 企业更惨,福特汽车第二季度净亏损3600万美元,光关税就交了8亿,逼得他们在芝加哥工厂停产裁员。 咱们这边压力也不小,4月份对美加征125%关税后,大豆、玉米进口量暴跌60%,东北不少豆农囤货卖不出去。 但中国经济韧性在这儿摆着,上半年GDP还增长5.3%,靠的是RCEP和一带一路市场多元化策略。 美国企业日子难,中国企业也不好过,广东一家做LED灯具的外贸公司,原本70%订单来自美国,现在关税加到125%,美国客户直接取消合同。 老板没办法,把生产线搬到越南,可越南工人效率只有中国的60%,成本反而增加20%,高飞集团在柬埔寨和越南建了两个工厂,把自行车产能转移过去,但物流成本比国内高30%。 美国企业更纠结,英伟达原本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美国政府不让卖高端芯片,他们就专门设计了H20芯片“曲线出口”。 最近又偷偷追加30万片订单,生怕中国市场被AMD抢了,特斯拉上海工厂不但没减产,反而扩建产能,因为他们知道,丢了中国市场,就等于丢了新能源汽车未来。 现在摆在中美面前的就剩两条路,除了脱钩就是谈判,但这对两国来说,都是个生死题。 之所以说只有彻底脱钩和谈判两条路,道理很简单:继续这样耗下去,双方经济都得垮。 美国军工企业80%的稀土依赖中国,咱们28纳米以下芯片70%靠进口,真要脱钩,美国F-35战斗机造不出来,咱们5G基站也得停工,更别说中美之间还有说不清的利益链接。 这么看来,彻底脱钩的可能性其实不太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希雨研究员说得明白:“中美经济你中有我,六千多亿美元贸易额不是说断就能断的。美国想脱钩,先问问硅谷的芯片厂、中西部的农场主答不答应。” 再说咱们,稀土出口限制已经让美国新能源汽车成本增加15%,他们要是敢硬来,咱们还有钨、镓等37种关键矿产没出手呢。 既然脱钩难,那就得谈,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双方就卡在三个关键问题上:稀土换芯片、关税休战期、能源采购。 咱们要求美国解除对H20芯片的出口限制,美方则希望咱们放宽稀土出口许可证发放速度。 这里面有个微妙平衡:中国每多发10吨稀土,美国就多解禁1万片芯片,现在双方正在试探对方底线。 还有个关键是关税休战期,5月达成的协议8月12日到期,美国想延长到年底,但得咱们同意购买更多液化天然气。 咱们的条件很明确:要谈可以,先把芬太尼关税那20%取消,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来。 但其实在这场战役中,最忐忑的还是那些夹在中美之间的国家。 越南这两年承接了不少中国转移的产能,但美国对越南出口产品也开始加征15%关税,理由是“原产地欺诈”。 越南纺织协会叫苦不迭:“我们用的中国面料,美国说不行;改用韩国面料,成本又涨了20%。” 欧盟更惨,斯特兰蒂斯集团因为美国关税,今年净亏损28.6亿美元,不得不把部分生产线搬回欧洲,但那边人工成本是中国的3倍。 不过中美一旦谈判成功,那好处可真是太大了。 IMF预测,中美关税每降10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速能提高0.8%,相当于多了一个澳大利亚的经济体量。 对咱们来说,芯片进口成本能降30%,新能源汽车出口美国能恢复到2024年水平;对美国而言,大豆、玉米出口能增加400亿美元,通胀率至少降1.5个百分点。 世界其他国家也能松口气,越南的纺织品、巴西的铁矿石,都能重新顺畅流通。 但谈判不会一帆风顺,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大,特朗普要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展示“强硬”,咱们也不可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这就需要双方有大智慧,找到“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博弈”的平衡点。 最后我想说,中美这场贸易战,本质上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只要咱们把稀土、芯片这些“硬核”技术攥在手里,把国内市场做大做强,不管是谈还是打,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想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都将在14亿中国人民的奋斗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
【11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