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新政令即将生效,中美关系悄现暖意,真正的赢家或许是中美合作。 就在近日,特朗普正式签署了一项新的行政令,将于一周内正式生效,目标直指那些被美方认定为“贸易失衡”或缺乏合作透明度的国家,这些国家将迎来新一轮加征关税。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中方并未出现在这份名单之中。不仅如此,特朗普阵营中一向对中方态度强硬的贝森特,近期竟罕见地在言辞上升级了对中方的描述,释放出不同寻常的信号。 在特朗普对日韩、欧盟、东南亚及美洲部分国家接连施加压力后,这份最终敲定的制裁清单中包括了如巴西、在最后一刻才松口的印度、以及美国的邻国墨西哥,但唯独未见中国。显然,这是一个有意为之的“缺席”。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曾多次为特朗普“次级制裁”政策背书、并频频抨击中印俄的贝森特,这一次却彻底变了语调。在中美谈判结束后,他不仅未再继续攻击中方,反而回国后一改往日“看衰”立场,语气转为克制。 据贝森特透露,美方原本准备动用多达12项措施针对中方展开制裁,但最终却发现中方表现出对美方压力“毫不在意”的姿态,导致美方不得不收手。他还补充表示,美方将继续观察中方的反应。 更令人惊讶的是,贝森特此次在表述中罕见地将中方称作“伟大的国家”,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中国国家实力的认可,也隐含了美方对中方立场的重新评估。在此之前,美国对华称呼多带对抗或贬义色彩,此番转变显然非同寻常。 这背后,与中方曾通过稀土“卡脖子”美国不无关系。正是在此之后,美方对华态度开始变得复杂且摇摆不定,一边释放善意,一边维持施压。而这一次,贝森特的言论可谓是迄今为止少有的正向表态,客观承认了中国的战略地位与应对能力。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其他国家的制裁力度也有所收敛:对巴西原本计划征收的50%关税降至10%,对印度和墨西哥的关税也相对温和。此举显示出美方在策略上的一定调整——既避免将他国逼入死角,也试图营造“并非毫无回旋余地”的印象,以便在外交博弈中保留一定弹性。 归根结底,特朗普一系列高调操作后,中美关系往往反而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缓和。这也反映出两国在贸易领域的高度依存结构:美国需要中国的稀土资源,中国则在半导体技术上仍有对外依赖;美国保持科技优势的同时,中国也在加速自主研发。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关系,决定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彻底脱钩。 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现实,使得即便在强硬表态背后,特朗普也不得不有所保留。最终,在表面的对抗之下,中美关系的理性底色仍在起作用,而中美友谊,也许才是这场制裁风波中最出人意料的“真正赢家”。
特朗普还没赴京,大批高层职员辞职,审批程序已瘫痪,中方行动了在特朗普尚未启程访
【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