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乾隆皇帝见到了自己小舅子傅恒的妻子叶赫那拉氏,惊为天人。为了方便和叶赫那拉氏偷情,乾隆还特地把傅恒打发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后来,叶赫那拉氏给乾隆生了个儿子,傅恒却对他视如己出! 有那么一天,乾隆爷一眼瞅见了小舅子傅恒的媳妇儿叶赫那拉氏,美得跟画儿似的,差点儿没把他魂儿勾走。从那以后,乾隆爷心里头就老惦记着这位美人儿,找了个由头,愣是把傅恒打发到了边疆去。 你猜傅恒临走时啥表情? 没哭没闹,甚至还给乾隆磕了个响头,说臣定不辱使命。 转身跨上战马时,他拢了拢披风,没回头看一眼站在城楼上的妻子。 有人说他傻,被人扒了家还替人数钱。 可只有傅恒自己知道,那披风底下的手,攥得指甲都嵌进了肉里——他是镶黄旗的富察氏,爷爷是开国功臣,哥哥是御前侍卫,可在皇帝面前,他连说“不”的资格都没有。 叶赫那拉氏在府里的日子,过得跟踩钢丝似的。 乾隆来得勤,有时是借着探望富察皇后的由头,有时干脆就传口谕让她进宫陪驾。 她不敢不去,每次梳妆时,都要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发愣。 镜中的美人儿,眉眼还是当年嫁给傅恒时的模样,可眼底的光,早就被宫墙的阴影遮得差不多了。 有回傅恒托人从边疆捎回块暖玉,说是大漠里捡的,能安神。 她攥着那块玉,整夜没合眼,眼泪把枕巾洇得透湿——这玉再暖,能暖得了这府里的冷清吗? 孩子落地那天,产房里红烛烧了整整一夜。 是个大胖小子,哭声洪亮得能震碎窗纸。 乾隆来瞧过,抱着孩子乐了半天,说这小子眉眼像他。 叶赫那拉氏背过身去,摸着自己空荡荡的胸口,像被剜去了一块肉。 傅恒回来时,孩子都能叫“爹”了。 他刚从战场下来,盔甲上还沾着沙砾,一进府就直奔婴儿房。 奶娘把孩子递给他,他小心翼翼地抱着,动作生涩得像个新手。 孩子抓着他的胡须笑,他也跟着笑,眼角的皱纹里全是温柔。 叶赫那拉氏站在门口,看着这爷俩,忽然就哭了——她以为他会质问,会发怒,可他啥都没说。 往后的日子,傅恒待这孩子,比亲儿子还上心。 教他骑马,教他射箭,甚至亲自给他削木剑。 有回孩子摔了跤,傅恒心疼得直跺脚,把照看的仆役骂了个狗血淋头。 旁人都看不懂,说富察大人这是被猪油蒙了心。 只有叶赫那拉氏在夜里听见他叹气,说这孩子没做错啥,错的是咱们这些大人。 那孩子后来成了名将,就是福康安。 乾隆对他好得没边,赏黄马褂,封贝子,连史书里都写“上待之异于诸臣”。 傅恒死的时候,福康安跪在灵前,哭得撕心裂肺,说爹你放心,儿子一定光耀门楣。 没人告诉他,他真正的爹,正坐在金銮殿上,看着他的画像点头。 世人都骂乾隆荒唐,占了臣子的妻子还理直气壮。 可更扎心的,是傅恒的“视如己出”。 那哪是爱啊? 是一个男人在皇权碾压下的无奈,是他能给妻子最后的体面,是他对着这荒唐世道,能做的唯一反抗——你可以抢我的一切,但我偏要把这摊烂泥,活出个人样来。 叶赫那拉氏活到五十岁就走了。 临终前,她把那块暖玉塞给了福康安,说这是你爹留的。 福康安后来带着这块玉征战四方,打了无数胜仗。 只是没人知道,他每次摩挲那块玉时,会不会想起小时候,爹教他射箭时说的那句话:“箭要射得直,人要活得正。” (信息来源:《清史稿·傅恒传》及相关野史记载)
一次,乾隆皇帝见到了自己小舅子傅恒的妻子叶赫那拉氏,惊为天人。为了方便和叶赫那拉
勇敢小妹
2025-08-05 14:42:11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