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胶东军阀刘珍年俘虏了老长官褚玉璞后,索要二百万大洋的赎金,后经张学良斡旋,降为五十万。不想,刘珍年拿了褚家人的钱后,却把褚玉璞给杀了。
1928年底到1929年初,褚玉璞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他的部队被国民党白崇禧的军队和张学良的东北军联合夹击,打得七零八落。张宗昌那帮人也跟着遭殃,褚玉璞只能带着残兵败将撤到大连去避风头。 大连那地方,当时有日本人撑腰,褚玉璞就靠着段祺瑞的旧关系和日本方面的援助,勉强又拉起一支队伍。
武器弹药从日本弄来,散兵游勇也招了不少,他想着东山再起,重回胶东抢地盘。这事儿传到刘珍年耳朵里,刘珍年哪能放过这个机会?胶东是他的地头,褚玉璞要是杀回来,那不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嘛。刘珍年立马调动部队,1929年4月下旬,在福山一带发动袭击,把褚玉璞刚攒起来的队伍打得落花流水,士兵四散逃窜,褚玉璞本人也被活捉了。
刘珍年没急着处置褚玉璞,他知道褚家在山东有底子,家底厚实,就派人去褚家索要赎金,开价二百万大洋。这数目在当时可不是小钱,够养一支军队好一阵子了。褚玉璞的家人一听,傻眼了,二百万大洋,上哪儿去凑?褚玉璞的长兄褚玉凤带头,四处托人,变卖家产,求爷爷告奶奶地凑钱。 这时候,张学良出面了。张学良是东北军大头目,刘珍年和褚玉璞都出自东北军系统,他发电报劝刘珍年看在旧情上放人,顺便帮着讨价还价。
刘珍年也不敢完全不给张学良面子,就把赎金从二百万降到五十万。褚家人松了口气,五十万总比二百万好办,他们赶紧加把劲,7月底凑齐了钱,送到刘珍年手里。 可谁想到,刘珍年这人完全不讲信用。钱到手了,他表面上还对褚玉璞客气点,提供吃喝,但转头就起了杀心。他觉得放了褚玉璞,以后准是个隐患,褚玉璞要是再拉队伍回来,报仇不说,还得抢地盘。刘珍年派他的亲信赵振起去办这事儿,赵振起带着七响手枪,先设宴招待褚玉璞,之后潜到褚玉璞住处窗外,开枪射击,正中耳门,褚玉璞当场毙命。
褚玉璞一死,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褚家人自然是悲愤交加,收拾遗体运回故乡安葬。军阀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谁还敢跟刘珍年深交?万一哪天落到他手里,赎金给了命也没了。刘珍年的名声彻底臭了,在胶东继续横行,但孤立感越来越强。 他这个人本来就残忍,杀褚玉璞只是他一生中众多血腥事迹之一,早年从军时就心狠手辣,升迁靠的也是不择手段。胶东老百姓受他祸害不少,苛捐杂税,强征兵丁,搞得民不聊生。刘珍年以为自己能一直这么下去,可军阀时代变化快,国民党部队逐步北上,蒋介石统一全国的步伐越来越近。刘珍年试图挑战国民党统治,独霸胶东,但他的部队战斗力有限,内部也人心不稳。
几年过去,到1933年,刘珍年的末日来了。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江西南昌一带,刘珍年被捕,面临审判。没人给他求情,当年杀褚玉璞的事儿,让军阀圈里的人都避之不及。他被枪决于南昌,结束了这辈子。 刘珍年一死,他的部队也就散了,残部四处流窜,有的投降国民党,有的干脆解甲归田。这件事儿从头到尾,反映出军阀时代的乱象,权力就是一切,信用算什么?刘珍年这种人,表面上风光一时,但终究栽在自己的狠毒上。褚玉璞呢,本来也是个军阀,手上沾的血也不少,但他落到刘珍年手里,成了受害者,也挺讽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