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的南京总统府,蒋介石盯着李宗仁说:“德邻,军人就该在前线打仗,副总统让给孙科吧。“李宗仁挺直腰板回了句:“委员长,行宪选举是宪法给的权利,硬要干预,天下人该寒心了。“ 1948年的中国,内战打得正激烈,国民党在战场上连连失利,经济也崩得一塌糊涂,南京作为大本营,成了政治角力的核心。蒋介石是党魁,手握大权,但下面派系林立,个个有自己的小算盘。李宗仁,桂系的头子,靠着地方实力和军功,在党内也算一股势力。这时候的副总统选举,不是简单的选人,而是权力重新洗牌的信号。 蒋介石那会儿已经61岁,从北伐到抗战,他一步步爬到顶,手腕硬得很。李宗仁比他小几岁,抗战时打过台儿庄大捷,名气不小,但跟蒋介石比,根基差远了。两人合作过,也斗过好几次,比如1929年的蒋桂战争和1930年的中原大战,早就结下梁子。这次选举,蒋想保住控制权,李却偏要插一脚,火药味一下就浓了。 1948年4月,“行宪国大”开会,总统选举没啥悬念,蒋介石2430票稳坐第一把交椅。可副总统这位置,成了各派争夺的焦点。候选人有李宗仁、孙科、程潜、于右任、莫德惠、许扶霖,但真正拼得你死我活的是李宗仁和孙科。蒋介石看好孙科,毕竟孙中山的儿子,名头响,能帮他稳住大局。可李宗仁不干,他带着桂系的底气,要硬闯这一关。 李宗仁拉票那叫一个拼。他让黄绍竑带队,在南京安乐园摆酒席,国大代表凭证就能吃喝,敞开了拉关系。他和老婆亲自跑旅社拜票,见人就握手,接地气得很。白崇禧一边用国防部长的身份压军方,一边拉拢西北的马鸿逵、马步芳,连回教协会的牌子都用上了。桂系还从广西空运米粉,分给南方代表,勾起乡情,票就这么一点点攒起来了。 孙科呢,靠着广东派和CC系撑腰,也没闲着。他租下龙门酒家请客,报纸广告砸了3000万,气势不小。可选举前,《救国日报》爆出他为情妇蓝妮搞颜料的丑闻,形象大跌。粤系砸报社想灭火,反而惹怒湖南代表,程潜退出后,湘票大多倒向李宗仁。蒋介石一看势头不对,还想推程潜出来搅局,可程潜不玩了,退选收场。 副总统选举整整打了四轮,剧情跌宕起伏。4月23日第一轮,李宗仁754票,孙科559票,程潜522票,没人过半。4月24日第二轮,李宗仁1163票,孙科945票,程潜616票,还是没结果。蒋介石急了,拉亲信撑程潜,想分李的票,可程潜当晚就退出,李和孙科也跟着退了一步,大会只能休会。4月26日,蒋出来喊话,说没干预选举,劝李宗仁回来接着选。4月29日第四轮,李宗仁1438票,孙科1295票,终于分出胜负。蒋介石当时脸都黑了,起身就走,连手都没跟李握。 这四轮投票,表面是选副总统,实际是派系的硬碰硬。李宗仁靠桂系和灵活的拉票策略,硬生生从蒋介石手里抢了位置。孙科有后台,可丑闻一出,票就散了。蒋介石想控场,却发现自己也压不住场子,国民党内部的裂痕,这时候已经藏不住了。 李宗仁赢了副总统,可蒋介石咽不下这口气。1948年11月,他让军统搞暗杀,云南站站长沈醉接了任务,准备用毒枪干掉李宗仁。他们在李家对面摆书摊盯着,在机场附近开杂货店堵路,可计划泄了密,时机也没抓准,最后没成。蒋介石这招够狠,但也说明他有多忌惮李宗仁。 1949年1月21日,内战打得更糟,蒋介石顶不住压力,在溪口宣布下野,李宗仁接手当代理总统。可国民党已经是大厦将倾,李宗仁想跟共产党和谈,提出“划江而治”,结果共产党要惩战犯,把蒋介石也算在内,李宗仁没法答应。4月21日,解放军渡江,23日拿下南京,国民党政府跑广州去了。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李宗仁11月20日借口治病飞香港,12月5日去了美国,住新泽西,写回忆录,过起了低调日子。 蒋介石呢,1949年12月10日去了台湾,继续当总统,搞土改、发展经济,跟大陆对峙。1975年4月5日,他因心脏病死在台北,87岁。李宗仁后来回国了,1965年7月20日到北京,1969年1月30日因病去世,78岁。这俩人的结局,一个败走台湾,一个客死他乡再归国,都跟1948年的那场选举脱不了干系。
1933年,宋美龄得知老蒋爱上陈洁如,怒气冲冲找到她,一个耳光扇过去,骂道“你非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