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禹王山战役中,18岁的卫生员刘守玟亲眼看到一名连长被日军击中,正当她弯腰低头小跑过去想要抢救受伤连长时,一个日本军官手持刺刀突然出现!
1938年的春天,台儿庄战役的硝烟还未散尽,在徐州东北方向的禹王山,一场更为惨烈的阻击战已经打响。
这片海拔只有一百多米的小山头,成了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战场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被炮火反复耕耘,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硝烟混合的味道。
刘守玟是湖南女中的学生,抗战爆发后毅然加入战地救护队,刚满18岁的她原本应该在教室里读书,现在却穿着沾满血污的白大褂,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
那天下午,阵地上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刘守玟猫着腰在战壕里穿行,突然看见三连张连长被子弹击中胸口。
她正要冲过去,一个日本军官已经端着刺刀扑了上去,锋利的刀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连续捅进张连长的身体,鲜血喷溅在刘守玟的衣襟上。
战场上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不远处,一个身受重伤的士兵刚从尸体堆里爬出来,喊了声"医护兵"就被炮弹炸得粉碎。
刘守玟的手指深深抠进泥土里,摸到了半块青砖,那个日本军官正背对着她,用白手套擦拭刺刀上的血迹。
瘦小的她突然跃起,青砖带着风声砸在钢盔上,闷响过后,钢盔凹进去一大块,日本鬼子随之倒下没有呼吸,附近的士兵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这个文弱的卫生员会有这样的爆发力。
这场战斗持续了27天,滇军60军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板垣师团的疯狂进攻。
战后统计,禹王山阻击战共毙伤日军五千余人,我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刘守玟的故事在部队里传开,成为鼓舞士气的传奇。
可惜勇敢的她没能看到胜利的那天,就在战斗结束前一周,她在抢救伤员时被炮弹击中。
战友们找到她时,18岁的她手里还紧紧攥着沾血的绷带,她的遗体和其他牺牲将士一起,被安葬在禹王山下的无名墓群中。
直到2004年,湖南女中的校友们在整理校史时,才从泛黄的照片里认出了这个戴着护士帽的少女。
她的家人一直不知道女儿的下落,还以为她是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
禹王山上的硝烟早已散去,当年被炮火犁平的山头现在长满了松树,当地老人说,每到清明时节,山间的雾气里总能看到穿白大褂的身影。
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提醒我们,在那场全民族抗战中,有多少像刘守玟这样的普通人,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永不褪色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