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800遍:内热重的孩子,三伏天一定要多补津液,而不是光喝水!内热清了,才能真正摆脱鼻炎、腺样体肥大! 发现孩子上火了怎么办?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让孩子多喝水。 却不知道,光喝白开水就像给“火堆”浇水,不仅止不住“火”,反而可能让“火”越烧越旺,所以孩子才会出现喝水越多嘴越干、上火越严重的现象。 为什么内热大光喝水没用?先看懂孩子的“内热信号” 孩子内热重,往往是“津液被耗”和“积热内生”共同导致的,光喝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津液被耗:夏天出汗多、吃太多辛辣油炸、熬夜,会让体内的津液(像 “身体里的营养液”)减少,导致鼻干、口干、大便干,这是“燥火”。 积热内生:脾胃消化不了的食物变成“积食”,发酵成热,往上熏到鼻窍,导致鼻塞、流黄涕、腺样体红肿,这是“实火”。 不管哪种火,都会让孩子: 鼻子里总结痂,揉鼻子时容易出血; 喉咙干痒,早上起来咳嗽两声; 大便干硬像羊屎蛋,或几天拉一次; 舌尖红、舌苔黄,一吃点热的就上火。 这时候喝进去的水,要么变成汗液排出,要么变成“废水”积在孩子体内,根本润不了干燥的鼻黏膜和肠道,反而会让孩子越喝越渴、越喝越虚。 补津液的 3 个“黄金法则”,比喝水管用 10 倍 法则 1:喝“滋阴汤”,补进去的才是“真津液” 白开水太“寡淡”,加对食材才能变成“津液补给站”,既能补水,又能清内热: 1. 银耳百合麦冬汤:银耳 、干百合 、麦冬 能帮鼻黏膜补充水分,缓解干燥出血,适合鼻干、口干的孩子。 2. 梨藕汁:取 梨 、莲藕 两者搭配能清掉积食产生的热,让大便通畅,适合大便干、口臭的孩子。 法则 2:吃“润脾食”,让身体自己“产津液” 津液的根源在脾胃 —— 脾胃强了,才能把食物化成津液,而不是垃圾。给孩子多吃这些“润脾又生液”的食物: 山药南瓜粥:山药健脾,南瓜润肺,煮成粥好消化,让脾胃有能力“生产”津液,每天早上喝 1 碗。 蒸木瓜:木瓜性温不寒,能滋润脾胃和肠道,蒸着吃更温和,适合内热重又脾虚的孩子,每周吃 2 次。 冬瓜豆腐汤:冬瓜清热利湿,豆腐健脾,汤清淡不腻,能帮身体把“废水”排出去,腾出空间装“好津液”。 法则 3:按“润燥穴”,让津液“跑”到需要的地方 光补还不够,得让津液“流动”起来,到达干燥的鼻窍、肠道: 按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每天按揉 1 分钟,能促进鼻黏膜血液循环,让津液滋润鼻腔,缓解鼻塞、鼻干。 推揉天河水:前臂内侧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用食指和中指推 100 次(从腕到肘),能清内热,让津液往下走,缓解口干、大便干。 这些行为正在“耗津液”,家长一定要改: 让孩子猛灌冰水、冰饮料:冰的东西会“冻住” 脾胃,让津液无法生成,还会刺激鼻黏膜收缩,加重鼻塞。 给孩子穿太多、盖太厚:“捂”出的汗会带走大量津液,导致孩子越捂越干、越捂越热,穿盖以颈后温热无汗为准。 纵容孩子吃太多油炸、甜食:炸鸡、薯片、蛋糕会让体内产生“虚火”,疯狂消耗津液,吃一次可能要几天才能补回来。 调理内热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清热、滋阴、健脾三管齐下。 只有把身体内部的“火”真正熄灭,把损耗的“津液”补回来,孩子的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阳气不足,大便就不通?中医一招,温阳暖脾胃,通肠通五脏!“每天早上蹲厕所都是一场
【1评论】【8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