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西路军老兵看大门时,无故被一陌生人打死,凶手却只判了 10 年有期徒刑。 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得知后,气愤不已:“我要和他们打官司!” 1983 年深秋的兰州,一起看似普通的刑事案件,却牵动了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的心,受害者侯玉春,68 岁,在兰州市立第二医院担任门卫工作,这位老人的身份并不普通,他是一名西路军老战士,胸前的 “红军流落人员证” 见证着他那段峥嵘岁月。 侯玉春的身上,藏着太多西路军的血泪。当年他跟着部队西渡黄河,在河西走廊跟马家军拼过刺刀,子弹打穿了他的胳膊,他咬着牙把伤口包扎好,继续冲锋。西路军失败后,他流落在甘肃乡下,放牛、打零工,硬是没向人提过自己是红军。直到新中国成立,他才拿出藏在贴身衣袋里的半截红星帽徽,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那天在医院门口,就因为陌生人停车时骂了句脏话,侯玉春多劝了两句,对方竟掏出刀子捅了过来。老人倒在地上时,手里还攥着那本磨得卷边的 “红军流落人员证”。 凶手被抓后,家里托关系找了人,说只是 “过失伤人”,最后判了 10 年。消息传到郑维山耳朵里,这位打过无数硬仗的将军拍了桌子。他记得西路军的惨烈,记得多少弟兄像侯玉春一样,九死一生才活下来,到老了却落得这个下场。 郑维山让人翻出侯玉春的档案,把他当年的战功、受伤证明全整理出来,直接送到了法院。他在办公室里对参谋说:“这不是我个人的事,是给所有西路军老兵讨个公道!他们当年为国家流血,现在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后来案子重审,凶手改判了死刑。可侯玉春再也回不来了。有人说郑维山用职权干预司法,可更多人明白,他争的不是特权,是对英雄最基本的尊重。 想想看,一个为国家出生入死的老兵,晚年靠看大门糊口,还平白无故丢了命。这背后藏着的,是对历史的淡漠。我们总说不能忘记英雄,可真到了该为他们撑腰的时候,能不能像郑维山那样,站出来说句硬气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军攻克高平后,部队在附近树林中发现12具烈士遗体,他们被绑在树上,身上血肉
【21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