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印度制造"豪言背后:关税大棒真能砸出经济奇迹? 莫迪这番表态听着热血沸腾,可仔细琢磨却像在玩"左右互搏"。一边喊着要当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一边又抡起关税大棒,这操作活脱脱是"既要又要"的典型症状。去年印度对美进口商品平均关税高达7.5%,比中国的7.3%还狠,结果呢?贸易逆差反而扩大到876亿美元。 保护主义从来都是双刃剑。看看印度手机市场就知道,对中国手机征收20%关税后,本土品牌份额反而从40%暴跌到16%。这就像把游泳池的水抽干来防溺水,最后连游泳的人都跑光了。莫迪政府似乎忘了,当年韩国半导体崛起靠的可不是关税壁垒,而是实打实的研发投入。 中小微企业的处境更像个黑色幽默。政府嘴上说着要保护,实际连最基本的电力供应都保障不了。德里工业区每天停电6小时已成常态,有企业主苦笑:"我们不是在搞生产,是在玩密室逃脱。"印度中小微企业贡献了30%的GDP,却只拿到4%的银行贷款,这保护力度堪比纸糊的盾牌。 俄印关系这个"稳定器"也透着蹊跷。印度80%的军火来自俄罗斯,现在却要顶着美国制裁买S-400,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就像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表面看是平衡术,实则是走钢丝。俄乌冲突后印度狂买打折原油,转手卖给欧洲赚差价,这波操作倒是把"中间商赚差价"玩出了新高度。 制造业空心化的警报早就拉响。印度IT服务业占GDP的8%,制造业却只有14%,这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堪称奇葩。莫迪心心念念的"印度制造"口号喊了八年,制造业占比反而比2014年还降了1.2个百分点。现在突然要关税救国,活像考前三天才翻课本的学渣。 农民权益更是个讽刺剧本。政府刚通过三项农业改革法案就被迫撤回,200万农民进军首都的场面还历历在目。最新农业预算只占总预算的3.3%,比越南的6%还寒酸。说要保护农民,结果连农药化肥都要进口,这保护了个寂寞? 经济数据的美颜滤镜迟早要卸。印度去年GDP增长7.2%听着光鲜,可人均GDP才2389美元,连越南的4113美元都比不上。更别说青年失业率23%的定时炸弹,这数据就像用美图秀秀P出来的结婚照,经不起细看。 莫迪的豪言壮语总让人想起那个经典寓言:青蛙鼓着肚子要跟牛比大小。关税不是万能药,保护不是遮羞布,真正的经济崛起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当全球产业链都在向越南、墨西哥转移时,印度还在关税围墙里自嗨,这场独角戏还能唱多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印度彻底不装了,准备干票大的!莫迪政府这些年一顿坑蒙拐骗下来,外国对印度的投资
【8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