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向总政诚恳请辞:"我头部负过伤,实在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恳请批准我解甲归田,回乡务农。"总政见他心意已决,最终应允了他的请求。 【消息源自:《红色文化网》2023年9月5日文章《共产党人的"养生之道":"将军农民"甘祖昌的二三事》;《江西地方志》莲花县洋桥乡章节;解放军总政治部1957年批复文件;洋桥乡老人口述历史】 1957年春天,江西莲花县洋桥乡的土路上走来个穿褪色军装的老汉。他背着打了补丁的行李卷,解放鞋上沾着泥点子,要不是县里干部陪着,村民王老栓差点把这当成个退伍老兵。"这是咱村出去的甘将军!"干部话音未落,人群里就炸了锅——谁见过放着京城好日子不过,跑回穷山沟种地的将军? 甘祖昌蹲在地头搓土疙瘩时,后脑勺的伤疤还在隐隐作痛。那是长征时留下的,子弹擦过头骨,这些年总让他突然眼前发黑。在北京的办公室里,他第三次把辞职报告推到主任面前:"我这身子骨,批文件手抖,开会头晕,不如回乡种地实在。"主任捏着钢笔叹气:"老甘啊,组织上给你配两个秘书行不?""要那排场干啥?"他指着墙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直笑,"我这服务得离人民近点儿。" 村里人很快发现,这个将军不一样。大清早他拎着粪筐满村转悠,吓得早起倒马桶的刘婶子差点摔跟头。"首、首长,这脏活......""啥首长,叫老甘!"他弯腰捡起掉落的粪勺,"在陕北时候,毛主席还教我们沤肥呢。"没过半个月,他家的猪圈先闹出了动静——三头约克大白猪吃得滚圆,比本地土猪壮实两圈。村民扒着墙头看稀奇,他直接打开栅栏门:"都进来摸!摸完了每家领两头猪崽,赊账的,等卖了钱再还。" 最让村支书发愁的冬水田,倒成了甘祖昌的"战场"。春寒料峭时,他赤脚踩进刺骨的泥水里,领着青壮年挖排水沟。后生们冻得直跺脚,他却讲起在东北剿匪时零下四十度行军的往事。歇晌时年轻人围着他起哄:"甘叔,听说您工资有五百多?够买多少头猪啊?"他摸出皱巴巴的工资条:"上月全寄回来了,修水渠的水泥还差八吨呢。"人群突然安静了,几个后生把烟头一掐,拎起铁锹又下了田。 浆山水库动工那天,七十岁的老秀才在工棚门口堵住他:"甘将军,县志上可没写过将军修水库的。"他正往独轮车上装石块,头也不抬:"那您给添一笔,就写'老农民甘祖昌带大伙儿治水'。"五年后水库落成,他却在庆功宴上不见了人影。村主任打着手电找到山脚,发现他正给新栽的果树苗培土。"您这是......""省里刚来信问我要不要当顾问。"他拍拍手上的泥,"我回信说,顾问我不懂,就知道果树三年挂果,得抓紧。" 1986年麦子黄梢时节,甘祖昌走了。送葬的队伍绕过水库大坝时,放牛的老汉突然指着水面喊:"快看!"阳光底下,成千上万尾养殖的鲤鱼跃出水面,银闪闪的像撒了一把军功章。王老栓抹着眼泪嘟囔:"老甘头最烦形式主义,这倒好,连鱼都给他搞阅兵式。"后来村里通了水泥路,小年轻们开着拖拉机突突驶过水库边,总要冲那块斑驳的石碑喊一嗓子——那上面"甘祖昌"三个字,早被乡亲们摸得发亮。
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向总政诚恳请辞:"我头部负过伤,实在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03 06:24:02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