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可那又如何? 说起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那真是近年来全球军事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咱们自己的武器装备,那叫一个威风凛凛,各种性能指标亮眼得让人合不拢嘴,甚至在某些方面,连美国都得甘拜下风。 但最近俄罗斯的军事专家伊戈尔·科罗特琴科,说了一句大实话。中国这些武器,看数据那是真牛,顶尖水平。可它们都没经过真正的实战检验。 就拿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来说,这玩意儿简直是导弹家族里的“科幻明星”。它不仅能飞得特别快,速度能达到10倍音速,而且它还很“聪明”,能玩滑翔变轨,让对手的拦截系统头疼不已。 想拦截它?难于登天!2019年这导弹一亮相,那真是惊艳了世界。而美国他们的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项目,那真是“一言难尽”,测试失败了好几次,到现在还没个准信儿。这高下立判,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上,确实走在了前面。 还有“海上巨兽”055型万吨大驱,排水量1.3万吨,比一般的驱逐舰大了一圈。它身上密密麻麻的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能装各种导弹,防空的、反舰的、反潜的、对陆攻击的,应有尽有。 跟美国最先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比,055在火力密度和多任务能力上,那是实打实的领先。中国海军能造出这么先进的军舰,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还有那些“飞在天上的眼睛”和“未来战场的大脑”无人机和量子雷达。咱们的CH-5无人机,续航能力超长,能飞好几十个小时。 而量子雷达,利用量子纠缠这种“黑科技”,有望突破传统雷达的极限,如果真成熟了,那未来空战的“隐身衣”可能就不好使了。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确实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所以既然咱们的武器这么牛,那科罗特琴科的担心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其实这就应了那句老话: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他认为,无论多先进的武器,如果没有经过真正的战场检验,都只是“纸面数据”好看。 战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武器装备在实验室和演习场表现得再好,也无法完全模拟实战中的极端压力、复杂干扰以及人员在巨大压力下的操作情况。 这方面,美国其实有“血的教训”。当年,他们的“战斧”导弹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亮相,刚开始命中精度很差,问题一大堆。 F-117隐身战机,号称“来无影去无踪”,结果在南联盟被老式的防空导弹给打了下来。这些都说明,再高科技的武器,也得在实战中摸爬滚打,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熟可靠。 所以,科罗特琴科的言下之意是,咱们的055大驱,在海试中数据亮眼,可真要面对多重威胁的战场,它的系统整合、舰员操作能否完美发挥? CH-5无人机续航再长,面对敌方密集的防空火力,它能活下来吗?量子雷达再先进,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它的抗干扰能力和探测效果真能达到预期吗?这些,都需要实战来给出答案。 那为什么中国武器缺乏实战检验呢?这背后,其实是我们国家长期奉行和平发展政策的结果。自1979年以来,中国就没有卷入过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咱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科技研发上,避免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稳定发展的环境,才能集中资源搞科研,让军工技术突飞猛进。 可即便如此,虽然大规模实战没有,但我们的武器装备,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实力。巴基斯坦空军用咱们的歼-10CE战机,在印巴空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泰国用咱们的VT-4坦克,在演习中也把美制坦克给比下去了。 这些“非大规模实战”的检验,虽然不够彻底,但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武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所以,科罗特琴科的提醒,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一种“善意且尖锐”的观察。它提醒我们,在追求高精尖武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战经验的积累。 中国军工的进步,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我们有技术、有实力、有决心。虽然没有大规模实战的加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走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用实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MCN双量进阶计划#
中国815电子侦察船,为何各国不能攻击它,应该说不敢攻击它,这船看上去没啥火力,
【6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