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籍就能横着走?”2025年7月滑冰场暴力事件激怒全网:外籍不是特权通行证! 在贵阳一家溜冰场的公告栏上,一条新规显得格外扎眼:“如遇该加拿大籍家庭强行闯入,立即报警。”对一个开门做生意的场所来说,这几乎等于一份公开的“逐客令”。 究竟是什么样的纠纷,能让商家宁可放弃生意,也要划清界限,甚至准备随时动用警力?这背后,远不是一场简单的口角,而是一次关于规则、特权与代价的碰撞。 事情的起因其实并不复杂。一个自称来自加拿大的家庭,带着孩子和一名教练,成了这家公共溜冰场的常客。可他们并不是来休闲的,而是把这里当成了私人训练场。每周雷打不动地来上三次,他们完全无视场内“禁止打冰球”的醒目告示,在冰面上挥杆、冲撞。 要知道,冰球是一项高速对抗运动,他们这么做,不仅搅乱了场内秩序,也对其他顾客,尤其是那些蹒跚学步的孩子,构成了直接的安全威胁。渐渐地,只要这家人一出现,其他人就都躲着走。 面对这种情况,溜冰场的工作人员最初选择了最温和的方式。他们反复上前耐心劝说,解释公共场地的规定,甚至主动提出全额退款,希望对方能去更专业的场地训练。可这家人的回应却异常强硬:“我们不要钱,就要在这玩。” 善意的沟通碰了壁,矛盾也随之升级。7月2日,当一名女员工再次劝说无果,无奈之下锁住了围栏入口时,冲突彻底爆发。 那家的少年竟直接踩着凳子翻越护栏闯入场内,而他的家长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在旁边理直气壮地阻拦工作人员。当员工小胡上前试图履行职责时,迎面而来的不是沟通,而是一记猛烈的推搡。 小胡当场倒地,事后检查发现,这一推直接导致他左手拇指骨折,颈椎也受了伤。而推人的家长,只是冷漠地站在一旁,脸上看不出丝毫歉意,如果说动手是矛盾的升级,那之后的话,才真正捅破了窗户纸,暴露出问题的核心。 在争执中,当被要求遵守规则时,他们振振有词:“我们付了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句话,将消费者的权利错误地放大,甚至凌驾于公共安全和场所规定之上。而更刺耳的,是那位母亲在小胡被推倒后喊出的一句话:“我们是外国人,就要在这里消费就要优待!” 这番话,算是把特权思想明明白白地摆在了台面上,仿佛“外籍身份”是一张可以豁免所有规则的通行证。 事情发酵后,引来了媒体。面对记者的追问,这位家长不仅没有半点悔意,反而倒打一耙,声称受伤的员工小胡是“故意摔倒碰瓷”。 这种污名化受害者的做法,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网络上的评论几乎一边倒,其中一条精准地指出了要害:“外籍身份不是免罪金牌,在中国就要守中国的规矩。”这句话,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态度: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最终,溜冰场老板那条“立即报警”的新规,就是这场闹剧的句号。它不仅是商家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更是对特权思想的一次公开回绝,为维护公共秩序划下了一条不容践踏的底线。 这起风波早已超出了一个消费纠纷的范畴。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人对规则的漠视和对特权的迷信。溜冰场本该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天地,而守护这份快乐和安全的,恰恰是那一纸看似冰冷的规则。 信源:百姓关注 2025-07-08
“加拿大籍就能横着走?”2025年7月滑冰场暴力事件激怒全网:外籍不是特权通行证
烟雨评社
2025-08-02 17:13: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