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亿人口的国家,凭什么敢给全世界加税?”这句话在2025年7月31日再次刷爆朋友圈,因为特朗普把关税大棒抡圆了砸向盟友——从8月1日起,欧盟、日本、韩国统统要被额外征收15%~25%的关税,连瑞士这种“中立国”也逃不掉。很多人纳闷:地球没了美国市场就不转了?为什么大家不集体掀桌子? 先把时间拨回4月2日,特朗普把那天自封成“解放日”:所有进口商品先加10%的“入门费”,再对60个对美顺差最大的国家额外征收最高50%的“惩罚税”。中国被加34%,越南、柬埔寨直接逼近50%,连英国这个“第一个低头”的盟友也领了10%“友情价”。美国海关给出的理由简单粗暴:逆差太大,等于“国家安全受威胁”,于是祭出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把关税变成了随手开关的提款机。 幕后真正精彩的,是白宫怎么把关税玩成“围猎游戏”。4月谈判桌上,特朗普亲自上阵,把商务部长鲁特尼克的温和方案扔进垃圾桶,只留下一句话:“要么交钱,要么滚出美国市场”。印度贸易部长深夜被拉进电话会议,新德里最终拿到的25%税率,比苹果、谷歌刚在班加罗尔扩建的产线利润还高,逼得富士康紧急叫停二期投资。更魔幻的是,瑞士只有880万人,就算全民每天买一辆哈雷也填不平对美顺差,可白宫照样寄出“账单”,因为“规则是我定的”。 为什么大家不抱团反击?数字很冰冷:2024年日本、韩国对美出口2800亿美元,占两国总出口额约两成。墨西哥85%的汽车、越南60%的纺织鞋袜、德国1/3的机床,最终都挂在美国家庭的购物车里。一旦美国需求突然消失,工厂机器就得停摆,工人就得上街。华尔街见闻7月31日拍到的一幕是:最后24小时,各国代表拎着行李箱在华盛顿排队熬夜,只求把25%砍到20%。 更扎心的是,美元、美军、美技术像三根无形的绳子拴着所有人。印度想绕开美国?苹果芯片还得找高通基带;欧盟想自立门户?空客飞机的发动机叶片依旧要过美国出口管制。于是我们看到戏剧性画面:日本外相刚在东京喊“绝不让步”,两小时后宣布追加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一边抗议25%关税,一边批准三星在美国得州再砸170亿美元建厂。 特朗普的算盘其实打得噼啪响。美国税务基金会测算,光10%基准关税一年就能给财政多收1420亿美元,正好填上他刚通过的4.5万亿减税大坑的一部分。至于美国老百姓?4月7日新华网报道,美股两天蒸发6万亿美元,苹果等七巨头市值直接缩水1.8万亿美元,但特朗普在集会上只回一句:“挺一挺,制造业会回来”。2018年钢铝关税的剧本早已写好:美国钢铁公司销售额一年内从122亿涨到141亿,可中西部农场破产率同期飙了30%,只是没人再提。 当关税变成选票杠杆,盟友也只能低头。8月1日陕西日报统计,已有14国在最后时刻和美国签下城下之盟:越南接受20%,英国锁定10%,欧盟咬牙认下15%,换来一纸“暂缓升级”的空白支票。至于中国?34%的税率仍然高悬,但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9.8%,对“一带一路”沿线增长7.2%。世界确实在转,只是有人选择继续围着美国转,有人开始另开一条跑道。 评论区聊聊:如果你是某国贸易代表,会咽下这口25%的关税,还是干脆掀桌子?留言区等你开喷。 官媒信息来源: 瞭望中国2025-06-07《2025年以来特朗普总统任内美国与其盟友关系之变迁——基于关税与贸易的视角》 中华网2025-07-31《美国新“对等关税”税率有何奥秘 盟友受创、敌友难辨,全球贸易格局再震荡》 新华网2025-04-07《关税给美国带来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日本、美国的关税又变了?之前说好的15%向美国投资5500亿,结果两边都在“
【12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