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美国下死手”,这句话在德国《商报》7月25日的报道里被放大成整版标题,配图是一条写着“HMN Tech”字样的作业船正把手臂粗的黑色光缆一寸寸送进8000米深海。报纸把数字摊开:中国高科技出口已占全球1/4,其中海底光缆份额从十年前的0飙到如今的25%,全球四张洲际“信息高铁”门票,中国已经从看客变成了唯一能和美、日、法平起平坐的玩家。 故事得从一条叫“和平”的光缆说起。2022年它低调启用,西起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贴着非洲之角钻进红海,再从地中海爬上法国马赛,全长1.5万公里,设计容量192Tbps——相当于一秒传完三千万本高清电子书。全程没有美国、日本公司插手,融资、铺设、维护全是中国团队,单公里造价比西方老牌便宜30%,工期还短了半年,非洲运营商直接在朋友圈晒出“真香”现场。美国SubCom急了,报价猛降仍被踢出局,转头游说华盛顿:这条光缆要是成了,中国就能“偷数据”。于是SeaMeWe-6、非洲2Africa等六个项目接连被美国大使亲自下场搅黄,2023年世界银行原本属意华海通信的南太岛国项目也在最后关头被撕毁合同。 可真正让白宫坐不住的,是华海通信的“水下机器人+钛合金中继器”组合。这套设备能在8000米深海连续工作25年,丢下去就像给光缆装上“心脏起搏器”,全球只有它能一次打包交付。更尴尬的是,美国自己的维修船队老化严重,2023年南太平洋地震断了十几条光缆,最后还得靠华海通信的三艘作业船连夜抢修,美国企业只能排队付高价“求带修”。于是FCC在7月17日放出风声:8月7日投票全面禁止含中国技术的海底电缆接入美国,理由是“中国船可能动手脚”。消息一出,谷歌、Meta齐刷刷跑去找国会游说——它们的数据中心跨洋全靠这些光缆,一旦绕道,每年新增成本可能超过10亿美元,股价当天就绿了。 为什么死盯着光缆?因为AI时代算力是电,数据就是油。全球99%的跨国数据在海底跑,谁掌握光缆,谁就掐住数字经济的脖子。中国信通院最新报告写得很直白:华海通信的出现把海缆每比特传输成本打下来40%,直接拆掉了西方30年的“技术溢价”护城河。美国智库CSIS在4月那份《海底电缆与大国竞争》里承认,华海通信的崛起正在把“数字丝绸之路”从PPT变成钢筋铁骨,亚非拉国家第一次可以用“买得起的价”连进全球互联网。 所以,当华盛顿还在用“间谍”剧本演旧戏码时,马赛、蒙巴萨、卡拉奇的码头已经挂起了中文横幅。法国总统马克龙2024年访华时特地试用了和平光缆的实时4K回传,画面干净得让随行记者当场发了推特:“谁说中国只能做衬衫?” 中国不是在被围堵里崩溃,而是在被围堵里升级:亨通光电自己造的深水铺缆船今年3月下海,一次能带2000公里光缆;烽火通信牵头的新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立项,预计2025年成为全球海缆监测通用规范。 故事讲到这儿,屏幕前的你或许在想:下一次断网,修光缆的会是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觉得美国这波“断缆”操作,到底是安全焦虑,还是生意焦虑?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 2025-07-17《美国操心“间谍”,要对中国造海底电缆下黑手》 搜狐 2025-07-25《美国急眼了?德国媒体揭秘:东大高科技已让西方坐不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5-03-24《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和保护相关情况报告》
“难怪美国下死手”,这句话在德国《商报》7月25日的报道里被放大成整版标题,配图
森森视野
2025-07-25 18:13:07
0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