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0年,北周大将军司马消难,起兵阻止杨坚篡位,失败后,逃到南陈,杨坚一怒之

历史趣闻社 2025-08-01 09:54:03

公元580年,北周大将军司马消难,起兵阻止杨坚篡位,失败后,逃到南陈,杨坚一怒之下,下令:把皇后给我拖过来杀了。 司马消难娶了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女儿,但因为高洋后期看谁都不顺眼,老觉得司马消难有问题。 高洋当北齐皇帝时,脾气变得乖戾,前一刻还和大臣笑谈,下一刻可能就因一句闲话动杀心。司马消难当刺史那几年,天天如履薄冰。高氏是高欢的女儿,打小在军营里摸爬滚打,见惯了风浪。她总劝司马消难:“皇上疑心重,咱就藏起锋芒。地方收成好,就多报些灾荒;打了胜仗,全推给将士们。”司马消难照做,果然让高洋松了些防备,虽仍被盯着,倒没再动杀心。 后来北齐乱了,夫妻二人投奔北周。北周皇帝看重司马消难的才干,让他镇守边境。高氏跟着在边关住了十年,不穿华服,常着素布衫,士兵受伤了,她亲手包扎,库房药材比军需官记得还清,军营里没人不敬重这位将军夫人。 580年,北周皇帝驾崩,杨坚辅政,眼看要夺位。司马消难在边境召集部将:“咱受北周恩惠,不能看着江山易主。”高氏没拦着,收拾行囊时多塞了件棉衣:“边境冷,别跟将士动火。”起兵那天,高氏捧着祭祀的酒,敬了天地敬将士:“夫君为大义而战,败了我陪他担着,成了功劳是弟兄们的。”士兵们喊杀声震得城楼颤。 可杨坚势力太大,仗打了三个月,司马消难撑不住了。夜里回营,高氏正缝战袍,见他一身尘土,轻声问:“走吗?”“去南陈,留得命在总有机会。”高氏把战袍给他披上:“我不走,我在这儿,杨坚多少会顾忌,给你争取时间。”司马消难攥着她的手直冒汗,高氏笑着推他:“快走,再晚来不及了。” 司马消难逃到南陈的消息传到长安,杨坚气得掀了案几:“把那妇人抓来,当着百官斩了,看谁还敢反我!” 士兵闯将军府时,高氏正坐在窗前看书。见刀兵进来,她慢慢合上书:“杨坚要杀我?”领头校尉点头:“夫人,走一趟吧。”高氏站起身理理衣襟:“我有几句话对杨大人说,说完任凭处置。” 押到朝堂上,杨坚眼神如冰。高氏没跪,挺直腰:“杨大人杀我,无非恨司马消难叛你。可他为何叛?先帝托孤,你却把持朝政,天下人都看着呢。”杨坚冷笑:“放肆!”“我放肆?”高氏声音清亮,“我爹高欢打天下靠‘信’,我夫君起兵为‘忠’。你若想安天下,该杀的不是我这个妇人,是心里的贪念。” 朝堂鸦雀无声,大臣们都低着头。杨坚盯着她,这女人脸上没半分惧色,眼里的硬气像极了高欢。他忽然想起,当年在北周见过她给伤兵喂药,动作轻柔,眼神却坚定得很。 “你不怕死?”“怕,但更怕后人说我高家女儿为活命丢了骨气。”高氏坦然道,“夫君逃是他的选择,我留下是我的本分。要杀便杀,别污了朝堂。” 杨坚沉默半晌,忽然挥手:“带下去,好生安置,别委屈了。”大臣们都愣了,没人敢问。后来才知,杨坚夜里翻兵书,见高欢批注:“治天下先治心,服人心先服己。”他琢磨着高氏的话,杀了她反倒显得自己没气量。 高氏被安置在京郊宅院,把空地辟成菜园,种些蔬菜送给贫苦人家。有人说她傻,放着好日子不过。她只笑:“日子好不好,不在富贵,在心里踏实。” 几年后,杨坚篡周建隋,派人送绸缎粮食,高氏没收,只回:“谢大人不杀之恩,粗茶淡饭够了。”隋文帝叹口气,没再勉强。 又过些年,司马消难在南陈病死。消息传到长安,高氏没哭,在院里种了棵槐树:“他争过,逃过,总算落幕了。”槐树后来枝繁叶茂,附近孩子总在树下玩,高氏就坐在门口纳鞋底,给没娘的孩子做鞋。 有人问她恨不恨司马消难把她留下。她摇头:“他是战将,我是他的妻,各有战场。他守他的义,我守我的心,够了。” 据《周书·司马消难传》《北齐书·神武帝纪》等记载,司马消难确有叛隋之举,北朝贵族女性多有胆识,高氏的形象,恰是那个时代女性风骨的缩影。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