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两派内斗不止:国家电视台为何拒绝播放外长访谈? 在硝烟未散的中东局势中,一场

香花幽草心清 2025-07-31 23:55:19

伊朗两派内斗不止:国家电视台为何拒绝播放外长访谈? 在硝烟未散的中东局势中,一场并非发生在战场上的“内战”正在伊朗核心权力圈中悄然蔓延。一段本该在伊朗国家电视台播出的外长专访视频被悄然封存,引发了媒体和群众的巨大关注,也揭开了伊朗内部深藏的政治裂痕。 这起看似“技术性调整”的删播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一场权力交锋的冰山一角。 2025年7月30日,伊朗国家广播公司拒绝播放外长阿拉格奇的专访消息不胫而走。这段长达一小时的谈话原是“战争故事”纪录片的一部分,由伊朗官方宣传机构精心制作,原定于上周末黄金时段播出。 直到播出前夕,电视台突然叫停,没有说明理由,也未做任何解释。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社交平台上关于删播原因的猜测铺天盖地,舆情迅速升温。 面对国家电视台的冷处理,该宣传机构选择将完整专访上传至国外社交媒体平台油管。视频发布后迅速被转载和评论,在伊朗国内和海外伊朗人中引发巨大反响,让这一被“封锁”的声音突破封锁,传入千家万户。人们开始追问:阿拉格奇在访谈中究竟说了什么,竟让国家电视台如此忌惮? 外长在采访中的言论直接触碰到了伊朗权力结构中最敏感的神经。他明确指出,在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期间,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亲自做出是否停火的决定。阿拉格奇透露,他与美国中东特使维特科夫保持了沟通,并曾传达哈梅内伊的意愿——如果以色列停止攻击,伊朗也将立即停火。 这番话无异于直接让最高领袖承担战争决策的全部责任,打破了伊朗一贯强调的“集体决策”表象。 此外,阿拉格奇还公开反驳了保守阵营长期鼓吹的阴谋论。他否认总统在哈马斯高层哈尼亚遇刺事件中有所疏忽,指出根本没有人向总统请示过复仇方案,处理此事的是军方高层。国家电视台负责人曾公开质疑总统,如今却被外长当众“打脸”,自然不愿替改革派澄清。 伊朗国家广播公司长期以来被视为强硬派的舆论阵地。他们一贯对外交部持批判态度,倾向于强化与西方的对抗,而不是寻求缓和与妥协。这一次删播外长访谈,更被认为是对阿拉格奇的“封杀”,也是阻止改革派声音进入主流舆论场的一种手段。 就在外长访谈风波尚未平息之际,早在7月23日,伊朗革命卫队旗下的法尔斯通讯社就已率先发难。他们猛烈抨击阿拉格奇此前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的言论,称其犯下“战略性错误”,损害伊朗在未来核谈判中的筹码。 法尔斯通讯社作为革命卫队的喉舌,其立场代表着伊朗最强硬的政治力量。 革命卫队则是另一套逻辑。他们认为伊朗应在核谈判中展现强硬姿态,以压制对手,让外部势力知难而退。在他们看来,阿拉格奇的“温和”表态,等于在战前亮出软肋,动摇了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谈判地位。 因此,法尔斯通讯社对他的公开批评,实则是在为未来的谈判设定基调,试图让外交政策向强硬方向偏转。 国家电视台拒播事件与法尔斯通讯社的批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伊朗内部政治斗争的真实写照。外交部和革命卫队之间的矛盾已不再遮掩,公开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种权力分裂,不仅影响伊朗对外政策的连贯性,也极大削弱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权威。 社交媒体上,伊朗民众纷纷表达对国家电视台做法的不满。有分析人士直言:“要么阿拉格奇不是外长,要么国家电视台不代表国家。” 还有人讽刺:“一个聪明的电视台,怎么会错过这样一个独家资源?”伊朗知名记者艾森更是直言:“他们不播,是因为外长的内容质疑了他们所反对的外交路线。” 这场围绕一段访谈引发的风波,远不止媒体删播这么简单。它揭示了伊朗内部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巨大裂痕,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伊朗政坛可能会发生更多不可预知的动荡。外交部与革命卫队的分歧,既反映了对外战略的不同考量,也折射出权力格局的深层角力。 从中国视角来看,这场内斗为观察伊朗政局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伊朗作为中国在中东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区域能源安全与“一带一路”合作的顺利推进。任何可能导致伊朗内乱的变数,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阿拉格奇的言论无论是否恰当,都暴露了伊朗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脆弱与分裂。而国家电视台的删播行为,更是表明强硬派不愿让理性声音进入公众视野。伊朗的未来,能否在内部妥协与外部博弈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中东格局中的关键节点。 这场因一段被封锁的专访而引发的政治地震,远未结束。而伊朗的每一次权力博弈,也都在无声地影响着整个地区的和平走向。 信息来源: [1]加沙停火谈判陷僵局,伊朗否认请求与美会谈,美以仍在唱高调 环球网 [2]观察|总统专车因掺水汽油抛锚背后:伊朗的经济危机与派系交锋 澎湃新闻

0 阅读:53
香花幽草心清

香花幽草心清

香花幽草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