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4岁的蒋介石娶了19岁的毛福梅。这场婚事,从成亲当天就闹了不少笑话。妻子、母亲、老丈人,个个对他有意见。 那年冬月廿八,14 岁的蒋介石穿着新做的藏青马褂,看着花轿里盖红盖头的新娘。他胸口发闷,这个大他 5 岁的妻子毛福梅,还不知道这场婚礼会成溪口镇的笑料。 迎亲队伍抬着花轿路过蒋家祠堂,爆竹声突然炸响。按奉化规矩,新郎要拿红绸带引新娘跨火盆。可蒋介石的注意力,全在地上的爆竹蒂头。 他挣脱傧相的手,蹲在地上捡没燃尽的爆竹,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亲友们偷偷笑,母亲王采玉气得直跺脚:“瑞元!你看看自己像什么样子!” 轿里的毛福梅听得清楚。她攥紧丝帕,不敢吭声。奉化有 “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 的说法,这个预兆让她心里发慌。 蒋介石被拉起来时,马褂下摆还沾着没燃尽的火药,在太阳下红得刺眼,让她更难堪。 天黑后,蒋家祖屋的门被推开。毛福梅坐在喜床上,听着窗外的嬉闹声,心跳得厉害。 房门再开时,进来的是脸色铁青的王采玉。“瑞元说他要跟我睡。” 王采玉的声音透着尴尬,“你先歇着,明日再说。” 毛福梅掀开盖头,看着空喜床,眼泪掉了下来。隔壁房间,蒋介石缩在母亲被窝里装睡。 王采玉怎么劝,他都闭着眼,像个倔强的孩子。这晚,蒋家的烛火亮到天明,毛福梅的红嫁衣始终整齐,没沾到新郎的一点体温。 第二天一早,王采玉揪着蒋介石的耳朵,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赶紧去给你岳父赔罪!” 他不情愿地套上长袍,出门时故意踢翻了门槛边的铜香炉。 等他头发乱糟糟、满身是泥地到了毛家,毛福梅的父亲毛鼎和正在院子里迎客。 “贤婿这是怎么了?” 毛鼎和压着火,指着他沾泥的衣襟问。 “路上看杂耍耽搁了。” 蒋介石满不在乎地挠头,“那些耍猴的有意思,还有放爆竹的小孩……” 话没说完,毛鼎和的拐杖重重砸在地上:“败坏门风!蒋家怎么教出你这种不懂礼数的逆子!” 蒋介石脸色一变,转身就走。毛福梅隔着窗户看到这幕,只觉天旋地转。这个该成为她依靠的男人,像个任性的孩子甩手就走,让她独自承受家族的羞辱。 这场闹剧背后,是两个家族的联姻算计。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早年丧夫,想靠联姻巩固家族地位。 毛福梅的父亲毛鼎和,看中的是蒋家在溪口的声望。两人婚前没见过面,没一点感情基础。 新婚头两个月,蒋介石偶尔带毛福梅去山间散步。这种和睦没持续多久,就被王采玉打断:“你一个妇道人家,成天带瑞元游山玩水像什么样子!” 王采玉的强势,让毛福梅越发小心。蒋介石对这段婚姻的抗拒,也越来越深。 1905 年,蒋介石去日本求学,常年在外。毛福梅独自守着空房,心思全在侍奉婆婆和打理家务上。1910 年,她生下儿子蒋经国,还是没能留住丈夫的心。 蒋介石从上海带回小妾姚冶诚,还在日记里写对毛福梅的厌恶:“见妻而面有怒容,家庭之于人生,实为一大魔障。” 1921 年,蒋母王采玉去世。蒋介石马上提出离婚,他在佛堂对着蒋经国和蒋纬国宣读休书:“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异,今后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 毛福梅颤抖着接过离婚协议书,泪水滴在宣纸上。 1939 年 12 月 12 日,日军飞机轰炸溪口。57 岁的毛福梅腿有毛病,逃生时摔倒,被倒塌的院墙埋住。 蒋经国赶回溪口,母亲的遗体已经认不出。只有她手里,还攥着半块翡翠平安扣。那是蒋介石早年送她的唯一信物。 毛福梅的一生,被包办婚姻困住。她的日子里,满是无奈和悲伤。她和蒋介石的婚姻,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封建礼教下,多少人过着这样的悲剧人生。 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不对。14 岁的少年本就不懂婚姻责任,5 岁的年龄差距更让两人难同心。王采玉为家族利益强行撮合,毛鼎和看中蒋家声望促成婚事,没人问过两个年轻人愿不愿意。 婚后,蒋介石对毛福梅一直冷淡。去日本求学后,常年不回家。毛福梅守着空房,侍奉婆婆、打理家务,生下儿子也没换来丈夫的温情。 蒋介石带小妾回家,在日记里写对她的厌恶,这些都像刀子扎在毛福梅心上。可在那个年代,女人没多少选择。她只能忍着,守着蒋家的空房子,守着对儿子的期盼。 蒋母去世后,蒋介石马上提离婚。对他来说,这段婚姻早成负担。可对毛福梅来说,这是她一生的依靠。她颤抖着接离婚协议的样子,让人看着心疼。 最后,日军轰炸夺走了她的生命。手里攥着的那半块平安扣,或许是她对这段婚姻仅存的念想。
1933年,宋美龄得知老蒋爱上陈洁如,怒气冲冲找到她,一个耳光扇过去,骂道“你非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