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下狠手。打了三年多,俄罗斯发现炸烂乌克兰的工厂、电厂、铁路根本没用,乌军照样能反击,导弹无人机照样往俄本土飞。 答案其实挺简单,因为乌克兰的战争潜力,早就不在自己境内了,俄罗斯原以为把乌克兰本土的工厂、电厂、铁路炸烂,就能赢下战争,哪想到对手早就换了打法,战局里真正操盘的,是北约,他们早就搭了个横跨欧洲的“分散式军工厂合作网”。 这盘棋的关键,先得说波兰,作为北约给乌克兰送军援的“总快递站”,波兰不光保证了海量物资顺顺当当送过去,还跟乌克兰合建了125毫米坦克炮弹厂,边境城市热舒夫的弹药厂,一个月就能造出30万发155毫米炮弹,有些乌克兰企业干脆把生产线直接搬到波兰,彻底躲开了俄军的打击。 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把这种“外包”模式玩得更透,他们直接在乌克兰境内投钱建了四家工厂,专门生产炮弹、装甲车和防空系统,目标是一年产几十万发炮弹,其中一家修Fuchs装甲车的工厂,2024年就已经开工了,不光这样,莱茵金属还在立陶宛建厂,计划一年产20万发155毫米炮弹,承诺一半给乌克兰。 乌克兰说要一年产1800万架无人机,听着挺厉害,但实际上核心部件,美国的GPS、德国的发动机、波兰的炸药,全来自北约,乌克兰本土更像个“总装车间”,这条靠盟国一起生产、紧紧连在一块的隐形供应链,才是俄罗斯导弹真难打烂的目标。 2025年北约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已经超过500亿欧元,瑞典光是2024年的援助就比前两年加起来还多,波兰的援助总值也到了45亿欧元,更让俄罗斯消耗战打不下去的,是北约搞的“炮弹租赁计划”,乌军先领炮弹,打光了再领,几乎不用考虑成本。 俄罗斯当然试过切断这条生命线,导弹炸利沃夫,北约的补给就绕道波兰铁路和罗马尼亚港口,伊斯坎德尔导弹毁了敖德萨港的无人艇和弹药船,备用路线总能顶上,俄军每次打击都像打在棉花上,补给线总能很快修好或换条道。 俄罗斯的反制也越来越狠,比如亮出“榛树”高超音速导弹,说11分钟能打到柏林,专打北约的交通枢纽,可这武器太贵,一枚能顶一千架无人机,库存根本撑不了长期消耗,俄罗斯的常规轰炸,好像陷进了永远赢不了的“打地鼠”游戏。 这次俄罗斯是下了狠手威胁,可战局的走向早变了,现代战争不再是两个国家“一对一”,而是单一国家的工业体系,跟一个庞大又灵活的跨国工业联合体对着干,只要北约的“分散式”军工网络还转着,乌克兰就很难被彻底打垮。
太猛了。7月30号,俄罗斯两枚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紧急升空,目标是乌克兰军队的切尔
【12评论】【24点赞】
独世
打那么多肯定有用,先掏空乌生产制造业!但必须干掉老美及欧洲卫星,这是决定整个战场的关键!同时必须做到有效摧毁一切进乌外援渠道,必要时要敢于延展乌邻国的打击,比如无人机是如何进入,从哪进入,F16也是如此,此种打击称之办军援追索打击,嗯,海上一切出入乌的船只必须消灭,来一只打一只,打货轮那是妥妥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