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位新郎在举行婚礼前被车撞成瘫痪,肇事司机事后才知,这新郎竟是开国大

吴术轩说 2025-07-31 09:50:38

1972年,一位新郎在举行婚礼前被车撞成瘫痪,肇事司机事后才知,这新郎竟是开国大将的长子!那位大将会如何处置肇事司机呢?

王树声是新中国十大大将之一,他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著称,曾多次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的围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树声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的一个富户家庭。1923年,他考入麻城县高级小学,在校长堂兄的影响下接触进步书刊,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他返乡任教,积极投身于当时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对革命事业的热忱使他迅速成为地方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北伐战争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反对土豪劣绅,推动减租减息的斗争。为了赢得农民的信任,他提议农会干部销毁各自家中佃户与债户的租息,这一行动使农民热情高涨,积极支持革命事业。 王树声的军事生涯中既有辉煌战绩,也有深刻教训。他曾感慨自己“逢七不顺”,其中包括1927年的黄麻起义失败、1937年的西路军西征失败和1947年的中原突围失败。尤其是1937年的西征失败,他终生难忘。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成功会师,完成了长征这一壮举。此后,中央开始筹划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毛泽东主张向陕北、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而张国焘则建议向新疆进军,依托苏联的支持以壮大红军力量。 最终,中央决定成立西路军,由陈昌浩和徐向前指挥,西进开辟新局。然而,这一决定却未能充分考虑西北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西路军在面对“马家军”时缺乏有效的准备和灵活的策略,结果陷入了重重包围,惨遭失败。

1972年12月30日,王家原本应该是一片喜气洋洋。身为开国上将王树声长子的王鲁光,在这一天将迎娶他的心上人。新郎官帅气挺拔,新娘子美丽大方,宾客们纷纷前来祝贺,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宅院。 然而,原定的婚礼却因一场意外戛然而止。就在四天前,王鲁光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生命垂危,婚礼被迫取消。新娘的喜服还未来得及穿上,就已经被哀伤的黑纱所替代。 时间倒回到1972年12月26日,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31岁的王鲁光像往常一样,走在去部队的路上。突然,一辆飞驰而过的电车从浓雾中窜出,径直撞向了王鲁光。巨大的冲击力将他的身体抛向空中,重重摔在地上。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军装。 急救车呼啸而至,将奄奄一息的王鲁光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王鲁光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医生却带来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王鲁光的四五胸椎错位,脊髓严重损伤,从此只能终身与轮椅为伴。这个年轻有为的空军军官,本应大有作为,却在一夕之间失去了站立行走的能力。 车祸发生后,原本应该充满甜蜜与祝福的婚礼,却成为了一个悲伤的祭奠仪式。躺在病床上的王鲁光,面对自己残破的身体,面对未婚妻悲痛欲绝的泪水,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主动向未婚妻提出了退婚,放她自由,不愿她的青春绑在一个残疾人身上,也不愿她今后的人生背负过重的负担。

1942年,王树声年已三十七,仍未成家,成为革命同志间的谈资。虽心知成家立业的重要性,但他对自己的长相颇为自卑,再加上战事繁忙,对婚姻的事总是拖延。革命战友们却不愿看着他孤身一人,纷纷介绍对象。一日,战友唐明春提起他的爱人认识一位名叫杨炬的医生,还称其年轻貌美,希望为两人牵线。虽然王树声嘴上拒绝,但内心其实颇为期待。在唐明春的“怂恿”下,他勉强同意尝试接触。 几天过去,毫无消息,王树声逐渐焦急。他向唐明春打探进展,唐却劝他不要着急,称对待感情需要耐心。尽管如此,王树声还是按捺不住,独自前往门诊见杨炬。初次见面,他直接表明了对杨炬的好感,却让对方颇感意外。最终两人逐渐熟络,奠定了感情的基础。 王树声与徐向前是革命中的战友,情谊深厚。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友谊未减,时常互相拜访。有一次,王树声在徐向前家中见到两台黑白电视机,调侃这是“资本主义作风”。虽然开玩笑,但他顺手搬走一台电视,还丢下一句:“你们家有两台,我拿一台走。”这一幕不仅展现了两人关系的融洽,也彰显出王树声的幽默和亲切。 王树声为人正直,从不贪图私利。他曾多次拒绝下属和熟人的馈赠,也坚决不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他强调自己的职权来源于人民,唯有服务群众才是正道。在革命中,他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形象,深得群众信赖。 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通过“减租减息”等政策调动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使贫困农民得到实惠。王树声领导的部队深入敌后,与地方武装紧密合作,不断巩固抗日根据地。1945年初,王树声与同僚分析敌情后,决定将河南军区司令部迁至大峪店地区,借助地理优势和群众基础,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 大峪店的地方武装由王天一等人领导。他出身贫寒,却因义气豪爽在当地颇有威望。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支持下,他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抗日斗争的重要力量。

0 阅读:31
吴术轩说

吴术轩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