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我想为你生个孩子!”他的回答令人动容。
谭嗣同,这一名字,大抵无人不晓,频繁现身于历史教材之中,正是此类人物的存在,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改革的步伐,乃至成功劝服光绪帝实施变革,图谋改观国家现状。彼时之清廷已腐败不堪,摇摇欲坠。
他们未曾充分预估慈禧太后的铁腕手段,那时的清政府实则非帝所能独断,此番革新之举旋即招致朝廷内部之不满,究其原因,乃是未能随时代变迁而自我革新,加之诸多高官眷恋既得利益,对改革举措持顽固抵制态度。
慈禧太后首当其冲,视此变革为威胁清朝统治根基之举,关乎其个人权柄,她素来紧握国之命脉,不容国家脱逸掌控,故变革未久,即重掌大权。
力主变法之人遭慈禧太后签发文书缉捕,谭嗣同虽有机逃亡海外,然鉴于民众普遍麻木,惯于逆来顺受,鲜有反抗之念,他毅然决然选择为政治理想牺牲自我。此外,其父身居清朝官职,逃亡恐累及父亲,故而他主动就擒,甘愿赴死。
及至谭嗣同被押解至刑场,围观者众,竟有人视此为奇观。他被束缚柱上,袒露上身,刽子手手持利刃逼近,一刀刀切割其躯,皮肉片片剥落,鲜血淋漓,其状惨烈,足见慈禧等对变革倡导者的深仇大恨。谭嗣同强忍剧痛,未尝呻吟,意志坚定。
此时,一女子穿越人群,直至刑场前端,谭嗣同辨认出,那是他的妻子李闰。目睹妻子哀泣,他忆及二人相遇之初。李闰不同于传统女性,思想开放进步,二人于求学期间结缘,情投意合,情感日益深厚。尽管封建礼教严苛,婚后她伴其左右,遍历四方,视野得以拓宽,更坚定了支持丈夫事业的信念。
变革期间,谭嗣同常以书信遥寄对妻之思,却绝口不提变革之危,唯恐牵动妻子忧虑。李闰心知变法凶险,除却日日祈福,别无他法。面对丈夫受难,虽有心理准备,仍痛彻心扉。加之多年婚姻,膝下无子,一胎早夭,成其心头之痛,李闰常感自责,于刑场之上,言愿为夫诞下一子。
谭嗣同虽已重伤,仍勉力言道,此般朝廷令人心寒,若不变革,后代将永为奴役,言毕昏迷。
谭嗣同之所以有此壮举,与其家学渊源密不可分。其祖父、父亲皆为官宦,自幼饱览群书,精通典籍,鄙夷时下科举之制,倡导学问应服务于实际,此为其后来投身变法之基石。
谭嗣同遭受极刑,身受数十创,最终英勇就义。李闰丧夫之痛,曾欲随之而去,然念及家中长辈需侍奉,加之过继之子需抚育,终究不忍弃之不顾。
尔后,李闰一面养育遗孤,一面传播谭嗣同之思想,创办女校,促进女性教育。谭嗣同虽逝,其追求理想的勇气与精神,激励着后人面对强权无所畏惧,勇于挑战,他们的故事警醒我们,今日之安宁生活,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