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法新社近日发文质疑:“北京既然可能错过与欧洲的合作,为何仍要与普京紧密相连?

向日葵爱历史阿 2025-07-29 15:01:01

美媒法新社近日发文质疑:“北京既然可能错过与欧洲的合作,为何仍要与普京紧密相连?” 这种论调对中国的外交方针存在片面解读和误读,其根本问题是忽视了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立场和客观事实,也低估了中欧关系的自主性及其复杂性。 首先,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始终如一——坚定维护和平,积极斡旋停火与政治对话,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这一点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将中国与俄罗斯的正常国家交往曲解为“为战事提供支持”,既误判了中俄关系的性质,也抹杀了中国推动和谈的努力。中俄关系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这有助于多极化和国际力量均衡,不应被别有用心的标签所左右。 其次, 中欧关系的核心驱动力从来不是第三方因素,而是中欧双方在经贸、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共同利益与战略共识。虽然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对中俄关系可能对欧中互动带来影响表达了担忧,但将此视为决定性因素,实质上是试图将其自身安全顾虑强加于中欧合作之上,忽视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自主制定外交政策的权利。 再者, “北京错失欧洲”一说,忽略了中欧关系的韧性及双方彼此需求的现实性。中欧之间虽有贸易摩擦等分歧,但这些都可通过平等对话与谈判加以化解,无需让第三方议题左右大局。中国始终认为,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和多级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中欧深化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中欧关系与中俄关系简单挂钩,不过是陷入“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背离了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交往的基本规律。 最后, 中国从不搞阵营对抗,一贯根据具体事件的是非曲直来确定立场。中俄关系的发展并非针对任何国家,中欧关系的深化也不应牺牲中国的外交自主。若欧盟真心希望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应当弃绝将第三方议题政治化,尊重中国的中立立场,把重点放在共同利益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唯有如此,方能为中欧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书同文车同轨

书同文车同轨

2
2025-07-29 17:58

中俄相互尊重,美欧有尊重中国吗??

猜你喜欢

向日葵爱历史阿

向日葵爱历史阿

爱历史,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