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詹天佑修铁路时月薪1000两银子,按现在的物价算大概21万,养10个老婆绰绰有余。可当别人叫他离婚另娶个漂亮老婆或纳妾时,被詹天佑坚决拒绝了,坚持细心地照料妻子,继续维持专一的爱情,奉行一夫一妻主义。
1912年,詹天佑修铁路月薪1000两银子,按现在物价算约21万,养十个老婆都绰绰有余。可当有人劝他离婚另娶或纳妾时,他却一口回绝,坚定守护妻子谭菊珍。 1861年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南海,家里是做茶叶生意的,日子不算富裕。他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6岁进私塾读书,12岁考上清政府留美幼童计划,成了30个幸运儿之一。1872年,他跟着其他孩子漂洋过海到美国,进了康涅狄格州的小学,后来考上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攻铁路工程。1881年,他顺利毕业,成绩优异,拿到了学位,成了最早从耶鲁毕业的中国人之一。回国后,他先在福州学开船,后来在广州教书,积累了不少经验。 1888年,詹天佑加入天津中国铁路公司,开始了他的铁路生涯。他先是参与天津到唐山的铁路建设,80天就搞定通车,效率惊人。1892年,他接手滦河大桥项目,亲自下河勘察,解决了技术难题,建成了坚固的大桥。
1905年,他迎来了人生巅峰——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条铁路难度超高,八达岭地形复杂,他设计了“人”字形折返线,硬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完工,还省下28万两银子,震慑了看不起中国工程师的外国人。他也因此在1894年成为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首位中国会员,名声大噪。 到了1912年,詹天佑月薪1000两银子,换算成现在大概21万。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养十个家庭都够了。那时候一夫多妻很常见,有钱人纳妾就像家常便饭。有人看詹天佑有钱有地位,就劝他离婚再娶个漂亮老婆,或者纳个妾啥的。可他完全不吃这套,直接拒绝,说自己绝不出轨。他的态度硬邦邦,没一点商量的余地。为什么?他心里只有一个人——他的妻子谭菊珍。 詹天佑和谭菊珍的缘分早早就定下了。1872年,他12岁时跟谭菊珍订婚,她是詹天佑父亲好友的女儿。之后他去美国留学,谭菊珍在家苦等了好几年,有人劝她改嫁,她都没动摇。1887年,詹天佑学成归来,两人在澳门结了婚。从此,他们携手走过几十年,育有八个孩子。谭菊珍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小,詹天佑在外忙事业,回家总能吃上热饭。一次谭菊珍生病,他放下工作守在床边照顾,直到她康复。他们的感情不是轰轰烈烈的那种,而是细水长流,互相支撑。
1912年,詹天佑的事业如日中天,收入高得吓人,可他从没想过抛弃谭菊珍。当时社会风气就这样,有钱有势的男人身边总少不了几个女人。可詹天佑不一样,他奉行一夫一妻制,把婚姻看得比啥都重。有人上门提亲,想把女儿塞给他做妾,他直接摆手拒绝,连多看一眼都不愿意。跟那些贪图享乐的人比,他简直是个异类,但这也让他更显得难能可贵。 京张铁路成功后,詹天佑没停下脚步。1910年,他接手粤汉铁路,1912年又管汉粤川铁路,还创立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忙得跟陀螺似的。1916年,香港大学给他颁了荣誉法学博士,算是对他成就的肯定。可长期高强度工作把他的身体拖垮了。1919年,他去海参崴开会,回来染上风寒,病倒了。同年4月24日,他在汉口去世,只有57岁。铁路工人听说后都很难过,他的影响力不是盖的。 詹天佑去世后,谭菊珍料理后事,把他的遗物收拾得妥妥当当。她自己身体也不好,几年后也走了,享年跟詹天佑差不多。他们的儿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不少人投身铁路行业,詹家后代里出了好几个工程师和学者。他的家训“各尽所能,使国家富强”也一代代传了下来。詹天佑不光留下了铁路,还留下了精神财富。那时候一夫多妻是常态,他跟当时一堆纳妾的男人比,显得特别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