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耿彦波的高瞻远瞩! 内蒙古丰镇那场铺天盖地的大雨,让整个华北地区都跟着揪心。两天两夜的暴雨,把上游水库灌得满满当当,谁也没想到,这股洪水最后全冲进了大同的御河。 可整整 20 个小时的排洪,御河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墙,稳稳当当接住了所有水量,没让大同城沾上半点水腥气。这事儿要是放在十几年前,根本不敢想。 那时候的御河,河道窄得跟胡同似的,一到雨季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到处乱窜,周边老百姓年年提心吊胆。 现在回头看,多亏了耿彦波当年咬着牙把御河加宽加深,不然大同这会儿说不定真成了一片汪洋。 耿彦波在大同当市长那几年,干的都是让人 “骂娘” 的事儿。那时候大同老城破破烂烂,到处是棚户区,一下雨就积水,走路都能陷进泥里。 可他一来,就带着人拆房子、挖河道,满大街都是工地,尘土飞扬。老百姓不理解啊,好好的房子说拆就拆,钱花在挖河上,还不如多盖几栋楼。 那时候的大同人,背地里没少抱怨,说他是 “耿拆拆”,就知道折腾。可谁能想到,他这一折腾,给大同埋下了一颗 “定心丸”。 御河治理可不是简单的挖河。那时候的御河河道又窄又浅,最窄的地方就几十米,遇到大点的雨就漫堤。耿彦波带着专家们一合计,决定把河道拓宽到 200 多米,还在河里修了橡胶坝。 这橡胶坝就跟个大闸门似的,平时能蓄水,让河里有水,两边绿柳成荫;遇到洪水,就把坝放下来,让河水痛痛快快地流。 这一招可太绝了,既能防洪,又能美化环境。那时候有人说他 “瞎花钱”,可现在看来,这钱花得比金子还值。 这次丰镇的洪水,降雨量破了历史纪录,上游水库都快撑不住了。洪水下来的时候,御河的水位蹭蹭往上涨,可愣是没漫过堤坝。 为啥?就因为河道宽了,水来得再多,也能顺着河道往下跑,不像以前,水没地儿去,只能往城里灌。 20 个小时排洪,御河就跟没事儿人似的,这要是放在以前,早该决堤了。老百姓站在河边看着滚滚河水,心里都明白,这都是耿彦波当年打下的底子。 有人说,耿彦波就是个 “疯子”,好好的城市拆得乱七八糟。可你看看现在的御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成了大同人散步遛弯的好去处。 夏天的时候,河风吹着,比空调还凉快;冬天结冰了,孩子们在冰上滑冰,笑声能传出老远。 这还不算,御河两边的房子都涨价了,以前没人要的河边荒地,现在成了抢手的宝地。这都是耿彦波当年的远见,他不光想着防洪,还想着让老百姓过得舒心。 再看看别的地方,一到暴雨就内涝,车子泡在水里,房子进水。河北易县那场雨,一天下了一年的量,整个县城都成了水城。 可大同呢,御河稳稳当当,城里连个积水坑都没有。这就是差距,这就是有没有远见的区别。耿彦波当年顶着骂名干的事儿,现在成了大同人的 “护身符”。 现在的御河,不光能防洪,还成了大同的一张名片。外地游客来了,都要到河边走一走,看看这宽阔的河道,听听这哗啦啦的流水声。 他们不知道的是,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是耿彦波带着一帮人,用铁锹、用汗水,一点点挖出了这条 “平安河”。 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你看不懂的决策,多年后却成了救命的稻草。耿彦波在大同的那些年,骂声不少,可他从来没动摇过。 他知道,城市建设不能只看眼前,得为子孙后代着想。这次洪水,就像一场考试,御河交出了满分答卷,也让所有人看到了耿彦波的高瞻远瞩。 城市发展就像盖房子,地基打不好,房子盖得再漂亮也不踏实。耿彦波就是那个坚持把地基打实的人。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城市管理者,要有 “功成不必在我” 的胸怀,更要有 “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 御河的水还在哗哗地流,它见证了一个城市的蜕变,也见证了一个官员的远见卓识。 在未来的日子里,当我们享受着御河带来的安宁与美丽时,别忘了那个曾经被骂 “疯子” 的耿彦波,是他用肩膀扛起了一座城市的未来。
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耿彦波的高瞻远瞩! 内蒙古丰镇那场铺天盖地的大雨,让整个华北地
康安说历史
2025-07-28 12:14:08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