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有个级别很高的新四军首长从淮宝县(今洪泽)驻地去盐城参加一个紧急的

历史梗王 2025-07-28 07:23:13

1941年秋,有个级别很高的新四军首长从淮宝县(今洪泽)驻地去盐城参加一个紧急的重要会议,因为要经过淮安地段的运河封锁线,淮宝独立团警卫连派了6个警卫员护送他。天快擦亮的时候,终于到了戴湾地下交通站。没想到找到戴湾交通站副站长王建高家的时候,才知道交通站的交通员彭五叛变投敌了。

1941年秋天,抗日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日本侵略者在华东地区加紧了封锁和扫荡,尤其是江苏一带,运河沿线布满了日伪军的岗哨和巡逻队,企图把新四军的活动掐死在摇篮里。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当时在江苏地区肩负着牵制敌人、保护群众的重任。这时候,一位级别很高的新四军首长接到命令,得从淮宝县—也就是现在的洪泽—赶到盐城去开一个紧急会议。这个会议可不是随便聊聊,而是要协调各路抗日力量,商量下一步怎么打,对抗战的走向影响深远。 问题是,要从淮宝县到盐城,得经过淮安地段的运河封锁线。这地方是敌人的重点控制区,岗哨密布,巡逻队来回跑,想悄悄过去比登天还难。为了确保首长的安全,淮宝独立团警卫连特意挑了6个身手好、脑子活的警卫员负责护送。这6个人都是部队里的精锐,熟悉地形,能打能藏,对任务的重要性心知肚明。首长自己也不是普通人,经验丰富,指挥过不少硬仗,面对危险从不含糊。

护送小组趁着夜色出发,一路上小心翼翼,尽量避开敌人的耳目。他们的目标是戴湾地下交通站,这是个新四军在敌占区秘密设下的联络点,专门负责接送人员、传递情报。戴湾站位置偏僻,藏在运河边,既方便转移,又不容易被发现,是去盐城的关键一站。天快擦亮的时候,护送小组终于到了。他们满心以为能喘口气,顺利换人继续赶路,可谁知道,麻烦才刚刚开始。 到了戴湾交通站副站长王建高家,他们才得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交通站的交通员彭五叛变投敌了。彭五本来是站里的人,负责联系过往同志,安排路线,结果他不仅投靠了敌人,还把首长的行踪泄露了出去。这一下,护送小组彻底炸了锅。彭五的背叛不光是出卖了首长,还暴露了交通站的秘密,对新四军的地下工作打击巨大。这家伙的下场可想而知,后来被严厉惩罚,成了抗战史上的一个污点。 情况紧急,首长和6个警卫员没时间抱怨,得赶紧想办法脱身。敌人已经得到消息,很快就会带人来抓,他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调整计划。当时日伪军在附近封锁了主要通道,搜捕行动估计已经展开,留给护送小组的时间不多了。首长冷静分析局势,警卫员们也迅速分工,有人探路,有人观察敌情。他们决定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绕开敌人布下的网,找一条安全通道出去。

接下来的行动全靠智慧和胆量。护送小组一边躲避敌人的搜查,一边寻找突破口。运河边的地形复杂,有芦苇荡,有小路,他们就靠这些掩护悄悄转移。首长亲自指挥,稳住大家的情绪,警卫员们轮流侦察,确保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经过好几个小时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在夜幕降临前甩开了敌人,成功过了封锁线,到了盐城的地界。 到了盐城,首长顺利参加了那场紧急会议。会议上,新四军的领导们针对当时的形势定了不少关键策略,为后来的抗战胜利打下了基础。那6个警卫员也因为这次任务表现突出,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回头想想,这一路真是步步惊心,要不是首长和警卫员们配合默契,随机应变,后果不堪设想。 再说说彭五这个叛徒。他的投敌行为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新四军不得不重新调整地下交通站的布局,避免更多同志暴露。彭五的下场很惨,但没人同情他。抗战是民族大义,他却为了个人利益背叛组织,这种人注定被历史唾弃。他的教训也提醒后人,在关键时刻,立场和信念比什么都重要。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历史梗王

历史梗王

奏响梦想的奋进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