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1年,他开着卡车直冲冲地撞向周恩来,来不及躲闪的周总理做了最坏的打算,就在这时神奇的事发生了。 (参考资料:2016-01-07 新浪历史——周恩来公务繁忙喜欢乘快车 遭遇无证驾驶险酿惨祸) 1961年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北京下着雨,周总理正乘车赶往钓鱼台,他向来不爱警车开道,也不走专为国宾清空了路障的“绿色通道”,司机杨金明对他这条催促出来的“快车道”早已习惯,全神贯注地盯着雨幕中的路况。 当总理乘坐的吉斯防弹车驶过西四牌楼,临近阜成门豁口时,意外发生了,一辆卡车毫无征兆地从路南的电车一厂大门里冲了出来。 按规矩,它本该右拐,谁知竟一头扎进了逆行车道,紧接着又猛地横在马路中央,把路堵得严严实实,整个过程,既没打转向灯,也没按喇叭。 杨金明经验老到,可眼看就要撞上,也惊出一身冷汗,他下意识鸣笛、点刹、换挡,先向右猛打方向盘,却发现前方立着一根电线杆。 电光石火间,杨金明再次把方向盘向左打死,车速飞快,地面湿滑,这辆重达5吨的吉斯车竟在他脚下完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180度甩尾,堪堪停住,车内的周总理和警卫们都因巨大的惯性东倒西歪,但总算有惊无险。 然而,更蹊跷的一幕发生了,那辆肇事卡车的司机,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对这惊魂一刻无动于衷,在路中间又兜了个圈,竟大摇大摆地开回了电车厂的大门里。 车上几个人,火气顿时就上来了,周总理的脸色也相当严肃,他当即对卫士长成元功说:“到了地方,你马上把情况告诉北京市公安局,要他们查清楚,是什么人不按交通规则行车?是有意还是无意?查明后要严肃处理。” 总理一声令下,电话很快打到了市公安局,这一下动静可不小,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冯基平亲自带队赶到现场,电车一厂的领导接到电话,腿都软了,赶紧跑到门口了解情况。 事情很快水落石出,开车的不是司机,而是厂里一个叫张兴辰的维修工,他正偷偷学车,下午手头没活,就借口给车加油,把车开了出来,想在马路上兜一圈过过瘾。 一个无证驾驶的愣头青,差点撞了总理的座驾,现场勘查的交警阎荣久心有余悸,厂里上下更是炸开了锅,人人都觉得这张兴辰是“闯了通天大祸”,等着看他怎么收场,那位碍于情面借出钥匙的班长,更是懊悔得直拍大腿。 公安局和电车厂的领导弄清原委后,立刻赶到人民大会堂,准备向总理汇报并听候发落,此时,欢迎越南总理范文同的大会刚结束,周总理正准备返回西花厅。 听完成元功的汇报,周总理先是沉声斥责,此时的厂领导的心沉到了谷底,料想一场严厉处分在所难免,可周总理话锋一转,说出了一番让所有人都没料到的话。 “你通过市公安局转告电车厂,要他们借这个事教育全体职工,把厂里的制度抓起来。没有制度不行,有制度不执行更不行。” 然后又特别强调:“至于那个开车的同志,要做好思想工作,不要因为是遇上了我的车,就加重处分。” 随后,周总理又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开快车,是我叫开的,这怨不得你们。但红灯绝对不能闯,我是总理,应该带头遵守交通规则,我的车是不能撞人的。” 几天后,处理结果下来了,北京市公安局督促电车厂落实了整改措施,而闯下大祸的张兴辰,仅仅受了一个警告处分,厂里不少人私下议论,说这张兴辰真是祖坟冒青烟,“幸亏遇到的是周总理”,不然坐牢都是有可能的。 一场随时可能升级的重大政治安全事件,最终以一种近乎“小题大做”的调查和“举重若轻”的发落收场,人们原以为会看到雷霆之怒,看到的却是一个领导者对制度的尊重超过了对个人权威的维护。 周总理的指示,看似在为犯错者“开脱”,实则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线:处理问题,应该依据规则和制度,而不是依据被冒犯者的身份。
在我党的革命史上,说起周恩来,大家总是尊称他一声“周总理”,所有人都是从心底里尊
【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