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太阳]1932年,刘长春揣着张学良给的8000大洋,坐了21天船,上岸第二天就

[太阳]1932年,刘长春揣着张学良给的8000大洋,坐了21天船,上岸第二天就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 (参考资料:2008-06-01 燕赵都市报——洛杉矶奥运:刘长春单刀赴会 张学良慷慨相助) 谁能想到,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刘长春,他那段写进历史的辉煌,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是在他去世多年后,才从一堆旧纸张里一点点拼凑出来的。 刘长春的儿子刘鸿图回忆说,父亲在世时,家里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参加过奥运会,他只知道父亲在体育界名气不小,时常要去北京开会,但对于那些往事,父亲自己从不主动提。 直到1983年父亲病故,刘鸿图整理遗物,翻开那些发黄的手记时才大吃一惊:父亲不仅曾是中国踏上奥运赛场的第一人,他当年的百米成绩,竟然足以排进世界前十。 这位传奇的起点,始于大连农村的贫困,1909年,刘长春出生,十岁丧母,父亲在城里做鞋,他跟着爷爷在乡下放羊,没人管束的童年,反倒给了他自由奔跑的天地。 后来父亲接刘长春进城读书,住处离学校有十多里路,他上学基本全靠跑,跑累了就歇会儿,喘口气再接着跑,这种在今天看来颇为科学的“变速跑”训练,让他练就了一副好身板。 14岁时,刘长春的百米速度就达到了11.8秒,在运动会上连大龄学生都不是他的对手,从此得了个外号——“兔子腿”。 17岁那年,刘长春已经成家。不久,东北大学经人引荐向他抛来橄榄枝,可他当时已为人父,妻子也极力反对他再去读书,无奈之下,刘长春只好撒了个谎,说自己是去舅舅家打工,实际上却直接奔了沈阳。 进了东北大学,刘长春的运动天赋彻底被点燃,成绩突飞猛进,很快便赢得了“第一代中国飞人”的称号。 1929年,他在华北运动会上一人独得三项冠军,同年,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组织了一场中日德田径对抗赛,对手都是刚参加完奥运会的顶尖选手。 在那场比赛里,刘长春虽然只拿了亚军,却把日本选手甩在了身后,张学良看得高兴,当即拍板,每月给他发30块大洋的奖学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尽管世界经济一片萧条,洛杉矶却斥巨资修建了奥运村和全新的颁奖台,而就在前一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刚刚成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中国也因此首次获得了参赛资格。 可这条参赛之路却一波三折,“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迁往北平,刘长春也回了大连,谁知他前脚刚到家,后脚日本警察就盯上了他,刘长春察觉不对,立刻让妻子借了70块大洋,连夜乘船逃往北平。 果不其然,日本人很快就炮制出伪满洲国将派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假新闻,日本人这手算盘打得很响,却低估了这位年轻人的骨气,刘长春看到报纸后勃然大怒,随即在《大公报》上发表了澄清声明。 民族大义面前,又是张学良将军慷慨解囊,捐出8000银元,支持刘长春赴美参赛,就这样,中国派出了史上第一支奥运代表团,全团共6人,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位。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在海上颠簸了整整21天后,终于抵达洛杉矶,开幕式上,刘长春高举国旗走在队伍最前列,这个只有6人的代表团,在万国旗帜中显得有些寒酸,但正是这个身影,填补了中国在奥运史上的空白。 可惜的是,长途跋涉和缺乏训练,早已严重透支了刘长春的体力,这次奥运比赛中,他并没有获得什么名次,这次“单刀赴会”,最终黯然收场,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之旅,写下的竟是这样辛酸的一页。 回国后,刘长春没有沉沦,而是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了体育教育事业中,他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自己的体育强国梦,1983年,这位中国奥运的先行者因病去世。 从一个人的单刀赴会,到一个国家的百年圆梦,刘长春的故事早已不再是一个运动员的成败得失,它更像一个象征,一种精神,激励着后来的中国人,在更广阔的赛场上,不断奔跑,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