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夏天,年近古稀的王泉媛在康克清大姐的帮助下来到北京解决党籍问题。突然间

混沌于浮云 2025-07-27 23:13:29

1982年夏天,年近古稀的王泉媛在康克清大姐的帮助下来到北京解决党籍问题。突然间,闻听一个令她震惊万分的消息,国家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要来看望她。听到王首道这个名字,王泉媛身体不停颤动,饱经风霜的她几度快要晕倒,得亏年轻的工作人员及时将她搀扶。此时,王泉媛老泪纵横,嘴角微微颤抖着,重复默念道着一句话“总算见到了,总算见到了……” 王泉媛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员女战士,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她从小就见惯了地主压迫,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读书识字了。长征开始时,她才十多岁,却毅然跟着队伍走上了那条艰难的路。她扛过枪、背过粮,爬雪山、过草地,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活了下来。那时候的女红军不多,能坚持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王泉媛不光身体硬朗,心性也坚韧,战友们都说她是个“铁打的丫头”。 后来,她在部队里认识了王首道。那是1930年代初,战火连天,俩人都是满腔热血的年轻人。王首道比她大几岁,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指挥员。他为人正直,打仗果断,特别能鼓舞士气。王泉媛被他的理想和胆识吸引,俩人慢慢产生了感情。那时候谈恋爱可不像现在,没啥花前月下,就是一起开会、一起扛活,感情在枪林弹雨里一点点攒起来的。 王首道是个地地道道的革命者,湖南人,家里也不富裕。他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后来投身革命,加入了共产党。他在红军里一步步干到领导岗位,打过不少硬仗。长征后,他被派往南方打游击,带着队伍跟国民党周旋。那时候条件苦得没法说,吃树皮、啃草根是常事,但他从没抱怨过。战友们回忆,他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扛最重的担子。 抗战爆发后,王首道被调去负责根据地工作,忙得脚不沾地。他跟王泉媛的联系也渐渐少了。不是不想联系,而是战争把人拆得七零八落,送信都找不到路。后来解放战争打响,他又被派往东北,参与组建新政权。几十年下来,他从一个普通战士变成了国家政协副主席,可谓功勋卓著。 王泉媛和王首道的感情,本来是革命里开出的一朵花,可惜没开多久就被战乱吹散了。长征后,队伍分散,俩人被分到不同地方执行任务。那时候通讯基本靠吼,送信全靠人跑腿,多少信压根送不到。慢慢地,他们断了音讯。王泉媛听说王首道在南方打仗,还以为他牺牲了,心里难受了好一阵。她自己也被派去执行秘密任务,几次差点没命。 解放后,王泉媛因为历史问题被误解,党籍没了着落。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从没放弃找组织说明情况。她始终相信,当年的革命情谊不会白费。而王首道那边呢,忙着国家大事,也以为王泉媛早就不在了。两人都没再找对象,就这么各守着自己的信念熬了几十年。 到了1982年,王泉媛已经快70岁了,身体也不大好。她听说康克清大姐在北京,就托人联系,想解决党籍问题。康克清是邓颖超的好友,也是老革命,知道不少当年的情况。她一听王泉媛的事,二话不说就帮着安排。那年夏天,王泉媛总算到了北京,心里既激动又忐忑。她没想到,这趟北京行不光能解决党籍,还能让她跟王首道重逢。 王首道那时候已经是国家政协副主席,听说王泉媛还活着,也吃了一惊。他立刻决定去看她。俩人分开47年,中间经历了战争、动乱和误解,谁能想到还能再见一面?消息传到王泉媛耳朵里,她整个人都懵了。47年的等待、思念、委屈,全在那一刻涌上来。她嘴里念叨着“总算见到了”,眼泪怎么都止不住。 这次重逢,不只是两个老人的私事,更是革命年代爱情和信仰的一个缩影。王泉媛和王首道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一代人有多不容易。他们为理想出生入死,连爱情都被迫压在心底几十年。重逢时,王泉媛的激动和王首道的感慨,都是对那段苦日子最好的证明。这不是小说里的浪漫,是真刀真枪里熬出来的感情。 再说党籍问题,王泉媛当年被误解,跟历史大环境有关。解放后,有些老同志因为档案丢失或者政策变动,身份没落实。她能等到1982年解决问题,也多亏了康克清这样的老战友帮忙。这事本身就说明,组织没忘了这些为革命流过血的老兵。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