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对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等多个目标发起了一系列规模庞大的无人机攻击。这一举动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乌方传递给俄罗斯的一个明确信号:即便面临巨大压力,基辅依然拥有持续抗争的实力与决心。据俄罗斯军方通报,在过去48小时内,乌军于7月20日和21日分别多次派出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境内多个目标。在针对莫斯科的攻击中,俄罗斯防空部队成功拦截了超过280架次无人机,其中20日为172架,21日为117架。仅在莫斯科上空,俄方就击落了30架敌机。这次空袭在莫斯科的主要空中交通枢纽引发了混乱,大量民航航班被迫取消或长时间延误,数千名旅客在机场内滞留,部分人甚至只能在地面上铺开行李暂时休息。
随着无人机袭击的频繁发生,俄罗斯的核心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已不再被认为是“安全后方”,乌克兰的无人机随时可能出现在这些城市的上空,而它们的出现时间和地点完全难以预测。回顾今年5月9日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式前一周,乌克兰就曾进行过类似的无人机攻击。在那两天,乌方向莫斯科方向派出超过百架无人机,直接导致莫斯科的四大机场停运,为了确保阅兵活动的顺利进行,俄罗斯政府甚至在市内实施了严格的网络管制。无疑,这种攻击不仅是对俄罗斯的直接打击,也显示了乌克兰方面在战斗意志和行动能力上的不屈不挠。
俄方的回应也非常迅速且强硬。7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俄罗斯军方对乌克兰境内的多个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空袭。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透露,俄方此次动用了426架次无人机,并辅以24枚导弹的打击。同时,乌克兰雷达监测到俄罗斯米格-31K战机起飞,执行相关任务。在此背景下,双方已确认将于7月2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三轮直接谈判,相关代表团已为此做出充分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谈判前加强军事行动”的模式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俄乌冲突中。今年6月2日的第二轮谈判前,乌克兰也发动了代号为“蛛网”的特别行动,派出117架无人机成功渗透到俄罗斯的后方,摧毁了大量俄军战略轰炸机及预警机,给俄罗斯战略航空兵带来了近20%的战力损失。随之而来的是俄罗斯的报复性打击,俄方派出了超过300架无人机,并配合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对乌克兰的能源、交通、工业等关键设施进行了全面打击。由于此时双方在停火问题上的立场固守,6月2日的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虽然双方在战俘交换和士兵遗体归还方面达成了某些有限协议,但在停火等核心问题上依旧没有任何进展。
如今,分析认为,俄乌双方均认为自己在当前的战争中依旧具备持续作战的能力,短期内没有停火的迫切需求。因此,第三轮谈判可能会像之前的两轮一样,难以在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乌方的谈判立场非常清晰,任何有效的对话必须由两国最高决策层直接参与。尽管他呼吁与普京直接对话,但他也深知,除非乌克兰全面接受俄罗斯提出的停火条件并进行屈服,否则普京是绝不会与他进行领导人级别的会晤的——毕竟,俄罗斯一贯视泽连斯基为“非法总统”,与他会面就等于间接承认其执政合法性。
从谈判代表的组成来看,俄方的诚意也引发了外界质疑。在前两轮谈判中,俄方派出的代表团团长是梅津斯基——一个负责文化和历史保护的总统助理,他在俄政府高层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远低于负责国防工业的实权助理久明等人。而根据克里姆林宫的消息,第三轮谈判中俄方代表团的组成将与前两轮保持一致。这种安排让乌方及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俄罗斯并没有表现出推动停火的真正诚意。如果俄罗斯政府真心希望和谈,那么代表团的团长应该由外长拉夫罗夫、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等核心决策层成员担任。
综合来看,无论是近期无人机攻防战的激烈升级,还是俄罗斯谈判代表团的低级别阵容,甚至泽连斯基的强硬立场,都表明第三轮谈判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而特朗普之前曾向俄罗斯发出警告,表示如果在50天内未能达成停火协议,他将对俄罗斯加征100%的关税,并实施二级制裁。随着第三轮谈判的结束,倒计时将进入40天阶段。从理论上看,这一时间窗口仍然允许双方进行第四轮甚至第五轮谈判,尽管实际推进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本轮谈判后,是否为进一步对话预留空间,将成为观察双方后续动向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