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的一生与包衣关系深厚。除了他的母亲孝仪纯皇后出身包衣,妻子孝淑睿皇后的家族也有包衣背景。甚至为他生下长子的女人也是一位包衣女子。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为嘉庆帝生下皇长子的这位包衣女子:和裕皇贵妃。
和裕皇贵妃原名刘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家庭。她的父亲刘福明,职位不高,仅为拜唐阿。拜唐阿在清朝官职体系中没有品级,类似于《西游记》中的“弼马温”,地位较低,属于小官。和裕的家境和父亲的职务,注定了她的出身平凡,成为显赫人物的机会极少,除非她走了极大的运气。而和裕,显然是一个幸运的女人。
大约在乾隆四十二年,16岁的和裕在内务府的选秀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宫女。她很快便被分配到皇十五子永琰的身边,开始了作为使女的生活。清朝时期,皇子身边的使女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妾,和裕也不例外。她和永琰年龄相仿,彼此熟悉,情愫渐生,最终产生了感情。在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年仅18岁的和裕为永琰生下了一个小王子,一个胖乎乎、白白胖胖的婴儿,所有人都喜爱这个可爱的孩子。然而,这个孩子却不幸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夭折,未曾有机会真正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
尽管长子夭折,永琰依然宠爱和裕。乾隆四十六年,她再次为永琰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便是后来的庄敬和硕公主。庄敬和硕公主后来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的台吉索特纳木多布济。与当时其他嫁给蒙古贵族的公主不同,庄敬和硕公主未曾归宁,而是留在了京师,丈夫也随她留在了北京。直到嘉庆十三年,庄敬和硕公主结婚七年,才因皇帝指示才回科尔沁祭拜婆家的祖坟。
庄敬和硕公主婚后生下了一名女儿,但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最终在嘉庆十六年去世,年仅31岁。由于她的丈夫索特纳木多布济没有留下儿子,他便在同族中选了一位贫寒小子继承家业,没想到,这个贫寒的小子最终成为晚清政坛的要人——僧格林沁。名义上,僧格林沁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儿子,实际上,他是和裕皇贵妃的外孙。
尽管庄敬和硕公主的命运悲惨,但她的母亲和裕则经历了一个相对幸运的命运。嘉庆继位后,和裕被封为諴妃。一年后,景仁宫的喜塔腊皇后去世,贵妃钮祜禄氏接替了中宫,和裕则成为了后宫的第二号人物。大家都知道,嘉庆帝一生中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妃嫔册封,然而在嘉庆十三年,这一年却是个例外。那一年,嘉庆帝终于迎来了他心心念念的皇长孙——嫡长子绵宁的儿子奕纬,这个孩子后来因为道光帝踢死事件而成为历史的一个悲剧人物。
嘉庆帝年事已高,终于得到了皇长孙,这令他十分高兴,于是他大笔一挥,册封了一批妃嫔,其中也包括了和裕,她被晋封为贵妃,称为諴贵妃。事实上,和裕在此时已登上了人生的顶点,尽管她的长子早逝,但她的荣华富贵已然到达了巅峰。然而,三年后,她的女儿庄敬公主便去世了,年仅31岁,令和裕深感痛惜。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道光帝继位,和裕被尊封为“皇考諴禧皇贵妃”,再度晋升。她那位早夭的儿子也被追封为穆郡王,和裕的内心才稍微感到些许安慰。两年后,和裕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冬季寒冷,和裕的病情突发加重。她于18日晚上病情急剧恶化,被迅速移至吉安所。吉安所是妃嫔去世后暂时安置的地方,虽然大多数妃嫔临终时都会被送至吉安所,但如果她们受到皇帝的尊重,通常会等到死后才被转移。
没想到,和裕还未断气,就被道光帝下令转移到吉安所,这一举动显得有些冷漠,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和裕出身包衣,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在和裕去世后,丧仪的规格也有所简化。道光帝甚至下令官员穿常服出席,也就是穿着日常衣服。这一切的变故,让人不禁想到和裕那并不显赫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