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打开了!台风“韦帕”刚走,广东潮州低洼村巷一片狼藉。村民推开家门,浑浊的积水里白花花一片——数不清的罗非鱼在客厅地板上扑腾挣扎,灶台边、床底下甚至鞋柜缝隙,都被这些“不速之客”塞满了。 大伙儿一看就明白:肯定是村里鱼塘围网准是被暴雨冲垮了,鱼群顺着洪水灌进低洼的老宅区。鱼在水里扑腾,人心却不能乱。男女老少踩着没过脚踝的浑水,弯腰钻进角落,徒手把滑溜溜的鱼一条条捞起来。汗水混着泥水,塑料桶装满五六只,个个沉得坠手,腰杆子累得像断了似的。 另一边,鱼塘主蹲在塘边,望着掀翻的三成围网心如刀绞。上千斤罗非鱼一夜跑光,按市价算,可是好几万块的损失——足足是他一家两年的心血。风雨刚歇,人却像被抽走了魂。 没想到巷口传来招呼声。村民们拖着沉甸甸的桶来了,桶沿还滴着水:“老陈,快认认!你家跑丢的都在这儿了!”老陈看着桶里挤挤挨挨的鱼,喉头猛地一哽——鱼腥味刺鼻,村民们耗上几个钟头捞鱼,手指泡皱了没人吭声,却连一条小鱼都没往自家灶台送。 这事在网上炸了锅。有人直嘀咕:“水里捡的鱼,自己煮一锅也算辛苦费吧?白忙活图啥?”更多声音却被这份质朴击中: “台风卷走的哪是鱼?那是老陈一家糊口的饭碗啊!” 趁乱扣下几桶,天知地知。可他们偏选了一条笨路——守住了潮汕人‘浮财不昧’的老理儿。” “几桶鱼称得出斤两,可浸透汗水的良心,怎么称?” 要我说,天灾撕开的口子,靠人心才能缝上。村民们在浑水里摸索的,岂止是鱼?那是老陈家被冲垮的生计,更是风雨里最金贵的东西——一份浸透乡土气的信任。淋过雨的人,才懂伞的珍贵;受过灾的心,最明白这份无声归还有多滚烫。 风雨卷得走围网,却卷不动人心垒起的堤坝。潮州人这场默契的“还鱼记”,不声不响地写着一个理儿:守住诚信的秤杆,人间烟火才不会凉! 大家说是不是?
如果全地球一直下雨,人类能坚持多久?郑州地铁5号线的积水退去后,维修工人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