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杀招立竿见影?李在明掏不出4000亿美元,立马反转对华态度

尉迟雅呀 2025-07-26 12:20:14

引言

由于对关税谈判进展感到不满,特朗普最终决定对韩国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除了对铜铁产品加征关税之外,特朗普进一步要求韩国政府拿出4000亿美元,用于支持韩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和建厂。而李在明刚刚上任一个多月,如何筹集这样庞大的资金显然成为了一道难题,于是他迅速调整对华立场,开始寻求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特朗普“狮子大开口”

根据《朝鲜日报》7月15日的报道,美国要求韩国设立一个类似于日本的“大规模投资基金”,并且这一基金的金额同样高达4000亿美元。这一要求对于韩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韩国一年的国家预算也不过5000亿美元,而特朗普要求他们提供的资金几乎占到了总预算的80%,这无疑让韩国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困境。

特朗普上任伊始便宣布要对铜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但随着谈判进展不顺,特朗普在7月10日将关税提高到50%。中国对这种过度以“国家安全”为由的关税政策表达了强烈反对。而与此同时,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人孙正义提出了更加极端的方案:在特朗普高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所谓的“美日联合主权财富基金”来刺激美日贸易。这一方案明显是在要求日本利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政府,并推动日本向美国提供零关税的商品,显然这种做法对日本的长远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尽管日本在对美关税谈判中同样面临困境,但与韩国不同,日本的经济结构相对稳固,且在海外有着大量投资,因此“日本之外还有一个日本”这一说法并不空洞。然而,韩国的情况则大为不同。韩国与美国的关系本来并无根本性冲突,尤其在农业领域,美国对韩国的限制也相对较小。同时,中国投资者对李在明的态度较为友好,即便韩国与美国的谈判未达成一致,韩国的汽车零部件还是能够通过更便宜的运费转运到中国。

7月7日与10日,韩国与美国代表进行了两轮关税谈判。虽然美国取消了所谓的“合作强化基金”计划,但韩国显然尚未准备好应对这一复杂局面。据悉,这一“基金”要求韩国不仅要拿出4000亿美元,还要在农业和牧产品领域放宽关税壁垒,以换取对韩国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减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很明确,所谓的“对等关税”更多是通过这种“基金”来弥补韩国的损失。韩国政府最终用这些资金换来的关税优惠,实际上是通过加重本国财政负担的方式来换取美国的妥协。

李在明否认“亲华”

美国提出“合作基金”后,韩国的处境愈发复杂。此前,韩国与美国之间一直保持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并没有理由加设如此高的关税壁垒。然而,特朗普却表现出了出尔反尔的态度,丝毫不顾及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

对于李在明来说,他一直被视为“务实派”总统。他的政策主张在某种程度上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且在大选期间,李在明曾明确表示不会将韩国的所有经济风险都押注在美国身上,而是希望能够在中美之间找到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这一立场得到了许多韩国民众以及中国网友的认可,大家普遍认为李在明是一位敢于挑战传统框架的总统,未来可能会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便让李在明不得不调整策略。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李在明开始否认自己是“亲华总统”,并表示希望美国不要误解自己。在过去的选举中,李在明曾被一些反对派指责为“亲华”,但那时他并未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如今,在特朗普的压力下,李在明显然不得不调整立场,向美国示好。

这种转变不仅会影响到韩国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也可能让一些美国投资者对韩国的未来保持谨慎。尤其是像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也可能重新评估与韩国的合作前景。

特朗普的态度越来越明确:他希望韩国能像英国一样,通过大量购买美国商品来换取关税优惠。这一手段几年前曾对中国奏效,特朗普显然希望将这一策略复制到日韩国家身上。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在对待国际谈判时更注重的是经济利益,而非意识形态。

结语

李在明目前依然在韩国民众心中拥有较高的支持率,这也让他在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过程中有着较大的话语权。然而,在特朗普的高压政策下,李在明是否能坚持自己的独立外交路线,还是会在美国压力下做出更多妥协,仍然是一个未解的悬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