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面对苏武,那真是憋屈得够呛——砍了他怕惹祸,放了又不甘心,连他自杀都得拼命救回来,生怕他死了给汉朝送个开战的借口。 北海的风雪比漠北的刀还烈。苏武被扔到这片荒原时,手里只剩一根节杖,牦牛毛做的穗子没多久就被寒风撕成了碎絮。单于派去的人天天盯着他,看他会不会像其他汉使那样屈膝,可这老头倔得像块冻在冰里的石头,抱着节杖在雪地里挖鼠洞,掏出草籽就着雪块嚼,硬是没哼过一声。 最初的交锋在王庭的大帐里。单于把投降的卫律叫来,让他举着剑吓唬苏武。卫律刚劈碎案几,苏武就拔出佩刀往脖子上抹,血喷在绣着狼图腾的毡毯上,像朵突然绽开的红梅。单于吓得让人赶紧找医生,萨满围着苏武跳了半宿,总算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醒来时,苏武第一眼就找那根节杖,见它被亲兵好好收着,才松了口气。 卫律没放弃。他坐在苏武的病榻边,唾沫横飞地讲自己投降后多风光,牛羊漫山遍野,单于还把女儿嫁给他。苏武听完直笑,笑完了骂他是“背主弃义的小人”,骂得卫律脸红到脖子根,摔门而去。 单于这下是真没辙了。杀吧?前两年赵信投降,汉朝那边已经炸了锅,再杀个持节的使臣,霍去病那群愣头青怕是真要踏平王庭。放吧?这老东西在匈奴地界一天,就是打一天的脸,草原上的牧民都在传,汉使的骨头比狼还硬。思来想去,干脆把他扔去北海放羊,给了群公羊,说“啥时候公羊生了崽,就放你回家”。 北海的日子苦得能榨出胆汁。苏武住的草棚冬天漏风,夏天积水,他就着月光编草席,换点羊奶和肉干。有回李陵来了,带着一坛好酒,说汉武帝杀了他全家,劝他别再守着那点虚名。苏武把酒坛推回去,节杖往地上一顿:“我爹我哥都是汉朝的官,苏家的血早就融进长安的泥土里了。你要是还念旧情,就把酒拿走。”李陵蹲在地上哭了半天,最后留下几十头羊,头也不回地走了。 公羊当然生不出崽。可匈奴人还是天天来看,看他是不是还活着,看他是不是还攥着那根光秃秃的节杖。有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牧民发现苏武倒在羊群里,以为他冻毙了,赶紧报给单于。单于连夜派骑兵去看,到了才发现,老头把自己裹在羊皮里,怀里还揣着节杖,睫毛上结着冰碴,鼻息微弱得像风中残烛。骑兵们没辙,只能生起篝火守着,直到他慢慢睁开眼,吐出句“天还没亮呢”。 这样的日子熬了十九年。苏武的头发白得像北海的冰,手上的茧子比羊皮还厚,可那根节杖始终没离过手,木头柄被摩挲得油光锃亮。后来汉匈和解,使者来接他,单于看着苏武怀里那根只剩光杆的节杖,突然觉得心里堵得慌,挥手让他赶紧走,仿佛送走了个甩不掉的梦魇。 长安城外的百姓挤着看这位老臣归来,见他拄着光杆节杖,走路摇摇晃晃,却把腰挺得笔直,都忍不住抹眼泪。朝堂上,汉武帝的牌位前,苏武把那根磨得发亮的节杖放上去,“咚”的一声,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说起来,匈奴人这十九年的憋屈,恰恰衬出了苏武的骨头有多硬。他们怕的哪是汉朝开战,分明是怕这股子宁折不弯的气——这气在,汉朝的旗子就永远立得住;这气散了,再厚的城墙也挡不住人心的崩塌。 参考书籍:《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苏武传》《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匈奴可以说是运气非常差的民族匈奴是中国历史上国运最差的民族,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
【402评论】【2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