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72小时,29国对华发起制裁,中国要求取消,否则反制马上就到。这真是东边不亮

风林事儿说 2025-07-25 18:21:12

短短72小时,29国对华发起制裁,中国要求取消,否则反制马上就到。这真是东边不亮西边亮,对华反制坐满堂的最好写照,欧盟、加拿大和美国竟然在前后不到72小时之内同时作出对华发难的选择。算算数量,共有29国齐声呐喊,看起来声势极为浩大,但越是装腔作势的反而越会是纸老虎,因为集体下场制裁的局面只会在缺乏直接对抗手段的情形下出现。 这场制裁风暴的第一波来自美国。7月17日,美国商务部直接瞄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心脏”——阳极级石墨,祭出160%的叠加关税。美国市场上三分之二的石墨供应依赖中国,国际能源署早已警示其供应风险。这记重拳看似针对中国,实则先伤了自家企业。 业内专家算了笔账,仅此一项,美国电动车电池每千瓦时成本就得硬生生多出7美元,足以吞噬电池制造商一两个季度的利润。美国刚刚在5月以“存在不公平补贴”为由展开针对中国石墨的反补贴调查,如今又加征关税,这波操作让美国车企叫苦不迭。 随后,欧盟玩起了“隔山打牛”的把戏。其第18轮对俄制裁方案看似全力绞杀俄罗斯战争机器,实则暗藏玄机。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因被指协助俄绕过金融封锁而赫然入列,还有几家中国企业也出现在制裁名单中。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强硬表态制裁无后门,声称要重塑欧洲对中俄的能源与金融依赖链条。 加拿大则在16日宣布,8月1日起对超出配额的中国钢材加征50%关税,对含中国冶炼环节的产品再加25%。理由竟是所谓产能过剩。可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实高于全球均值,对加出口仅占其进口总量9%,且全数合规。这或许是加拿大在美加贸易失衡的窘迫下,将压力转嫁中国。 面对29国的围攻,中国商务部在24小时内清晰亮剑。针对带头挑事的加拿大,一份精心准备的反制清单蓄势待发,精准锁定了加拿大的经济“命门”——农产品,尤其是其最具全球竞争力的油菜籽与钾肥,涉及金额与加方对华新增关税规模完全对等。 这招直击加拿大经济结构的脆弱处,要知道,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农产品对华出口激增18%,萨省油菜籽种植协会紧急致函总理,称90%的油菜籽都指望中国市场,年赚28亿加元。钢铁行业更是叫苦连天,其30%的原材料依赖中国进口,新关税意味着每吨钢成本暴增120加元,下游汽车、建筑业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 中国的反制不仅精准,还巧妙地推动了多边合作。就在加拿大宣布制裁的同时,中国与澳大利亚就油菜籽贸易展开磋商,此消息若落地,将标志着因植物检疫问题冰封数年的中澳油菜籽贸易正式破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油菜籽进口国,当下库存已降至四年最低,补库需求迫切。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若能成功满足中方严苛的质检标准,无疑将挤入这片巨大的供给真空。 欧盟和美国的制裁同样遭到中国的有力回击。针对欧盟将中国实体列入制裁名单,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坚持中立立场,欧盟以“莫须有”的罪名实施制裁,既无国际法依据,也无联合国授权,是赤裸裸的单边贸易霸凌。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正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中国将继续通过多边合作构建反制单边主义的国际阵线。而对于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迅速启动反制程序,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并在世贸组织提起争端解决程序。 这场制裁与反制的博弈背后,折射出西方的焦虑与无奈。欧盟试图通过制裁重塑能源与金融依赖链条,却忽视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美国想借关税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却忘了自己的电动车产业离不开中国石墨;加拿大转嫁压力,却暴露了自身在美加贸易中的窘迫与投机心态。 而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日益紧密的多边合作,正将这场制裁风暴转化为推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契机。正如中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加征关税措施时所言,施压和胁迫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0 阅读:306

猜你喜欢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