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结局已定,默克尔预测:只有一种可能,俄态度果然变了。 德国前总理默克

老鼠爱大米啊 2025-07-25 15:49:13

俄乌大结局已定,默克尔预测:只有一种可能,俄态度果然变了。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表示,这场冲突最终会在谈判桌上画上句号。

她这番话并非信口开河,而是基于对局势的深刻理解。

不管是前线厮杀的俄乌双方,还是背后提供武器的西方国家,都无法承受一场无休止的消耗战。

安格拉·默克尔,1954年7月17日出生于汉堡,成长于东德小镇滕普林,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精通俄语和英语。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她开始步入政坛,1990年当选联邦议员,1991年起在科尔政府中担任妇女与青年部长、环境部长。

2000年,她成为基民盟主席,2005年成为德国首位女性总理,长达16年。

她以冷静著称,2008年金融危机时承诺保障银行存款,2010年推动欧元区救助希腊,2015年开放边境接收大量难民,引发广泛讨论。

2014年和2015年,她参与明斯克协议,努力促成乌克兰东部停火。

2021年卸任后,她隐居柏林郊外,2024年11月26日出版回忆录《自由》,为对俄辩护,强调通过沟通化解矛盾的重要性。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迅速演变为欧洲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战争。

乌克兰军队每天都要面对多次交火,士兵伤亡严重,基辅基础设施遭到重创,电力系统几乎瘫痪。

俄罗斯占领了乌东部分区域,但经济因制裁受到冲击,2023年卢布贬值近三分之一,年轻人逃避征兵,远东地区军事力量空虚。

西方国家同样承受巨大压力。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200亿美元援助,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曾短暂暂停部分军援,国会因预算问题陷入僵局,军工产能已经接近极限。

德国经济因能源价格飙升损失了2400亿欧元,工厂竞争力下降,企业考虑迁往美国。

欧洲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将资金投入战争而非民生。

默克尔在2024年11月接受采访时预测,俄乌冲突最终会走向谈判桌。

她曾参与2015年明斯克协议,深知仅靠武力无法实现长久和平。

她的判断源于现实:俄乌双方资源逐渐枯竭,乌克兰的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让国家难以支撑,俄罗斯则因制裁导致油气出口大幅下滑,国内经济捉襟见肘。

西方国家的援助热情也在减弱,美国国内对巨额军援的质疑声越来越多,欧洲经济因能源危机陷入困境。

默克尔的话让各方意识到,军事胜利遥不可及,谈判才是唯一出路。

2025年7月,伊斯坦布尔谈判成为关键转折点。

俄罗斯提出北约停止东扩、乌克兰保持中立的要求,乌克兰则坚持恢复2014年前的边界。

虽然双方没有达成停火协议,但签署了战俘和遗体交换协议,迈出了对话的第一步。

俄罗斯代表梅金斯基表示愿意继续接触,甚至提到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

国际社会积极介入,中国和土耳其呼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争端,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会面,提出分阶段撤军和设立缓冲区的方案。

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谈判重新启动,伊斯坦布尔会议讨论停火备忘录。

欧盟通过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经济制裁,加大施压。

默克尔的预测逐步成真,战争带来的代价迫使各方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

谈判的核心议题集中在边界划分和乌克兰的中立地位。

俄罗斯希望承认现有的控制线,乌克兰则坚持恢复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控制权。

美国的态度反复无常,特朗普政府一边推动武器援助,一边威胁对俄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试图逼迫对方让步。

欧盟官员批评美国设定的50天停火期限太长,强调每一天的损失都十分严重。

俄乌双方的主要诉求差距明显,谈判过程充满曲折,但战俘交换和人道主义协议的推进表明对话已成为趋势。

默克尔的话一针见血,战争的终点不是战场,而是谈判桌上的较量。

2025年7月,俄乌战事仍未结束。

乌克兰加快本土武器生产,无人机和导弹产量上升,试图改变战场局势。

俄罗斯持续发动无人机袭击,哈尔科夫等地伤亡人数增加。

特朗普政府设定了50天的停火期限,同时威胁对俄贸易伙伴征收100%关税,欧盟则认为这个期限太长。

伊斯坦布尔谈判取得进展,儿童遣返协议签署,乌克兰确认收到国际援助的承诺。

默克尔在柏林郊外家中出版了回忆录《自由》,为推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定进行解释。

她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其预测正在逐步实现,谈判框架初现雏形。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老鼠爱大米啊

老鼠爱大米啊

老鼠爱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