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游泳队宣称集体食物中毒,然后申请新加坡游泳世锦赛集体医疗豁免。看样子是磕药的人太多了,内部实在搞不定摆不平了,就上演了这么一出鬼马剧情。 事情得从普吉岛的训练说起。 美国队选在这儿备战,本是想提前适应东南亚的气候,结果队员们倒像是去度假的。 社交媒体上全是他们喂大象、逛寺庙的照片,好几个人还捧着街头小吃笑得开心,酸辣的、生冷的,当地能找着的特色几乎尝了个遍。 专业运动员的饮食向来是铁板一块,什么时候能这么放纵? 果然,没过多久,呕吐、腹泻就缠上了队里,近一半人直接躺平,原计划 7 月 22 日飞新加坡的行程也乱了套,十来个症状重的连飞机都上不了。 明眼人都知道,这医疗豁免往细了说,就是绕开常规药检的通行证。 想想看,近半数人同时出状况,不先踏踏实实查病因、治病症,反倒急着要豁免,这节奏本身就不对劲。 这事之所以让人窝火,不只是因为突然的意外,更是因为美国队在药物问题上的前科实在太多。 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选手那张透着异样紫色的脸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当时外界几乎都在猜测是药物作用,可美国队一句否认,这事就没了下文。 再往前数,多少回国际赛事颁奖结束,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还在排队等药检,美国队里总有些 "哮喘病人" 能拿着豁免单直接走人,网友看得多了,早总结出规律:"实在躲不过药检,就说哮喘;哮喘不好使了,就扯食物中毒。"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他们的双重标准。 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前医疗主管早说过,赛前最忌讳碰没吃过的东西,可美国队员把这话当耳旁风,街头小吃照吃不误,真出了问题,反倒有脸拿 "食物中毒" 当理由要特殊待遇。 反观几年前,博茨瓦纳短跑名将马克瓦拉在伦敦田径世锦赛上中招诺如病毒,哪怕症状减轻了,组委会还是硬逼着他隔离 48 小时,最后单人重赛时体能早没了,奖牌就这么飞了。 同样是食物中毒,美国队一申请豁免就可能被特殊对待,别人却只能认栽,这公平吗? 再看看这次中毒的细节,更透着蹊跷。 美国队员在普吉岛训练时,社交媒体上全是度假似的轻松 —— 托里・胡斯克喂大象,格雷岑・沃尔什逛寺庙,好几个人还晒出吃街头小吃的照片。 顶级运动员的肠胃本就比普通人娇贵,赛前吃这些没经过检验的东西,说是后勤管理失误都算轻的,更像是故意给自己留了条 "后路"。 毕竟,一旦以 "治疗食物中毒" 为由拿到豁免,那些可能存在的药物痕迹,不就有了遮掩的借口? 有人翻出菲尔普斯退役后的照片,说他才退役没多久,看着却像七十岁的老人,直言 "这要是没嗑过药,谁信"; 还有人扒出美国短跑新星埃里扬・奈顿的事,他之前以 "吃了受污染的肉" 为由躲过禁赛,转头就去了巴黎奥运会,可菲尔普斯当年却大谈 "一次药检阳性就该终身禁赛"。 这种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做派,任谁看了都得憋一肚子气。 如今,美国队里莱德基、安德鲁米勒这些名将已经到了新加坡训练,可沃尔什、胡斯克这几位争议不小的选手却没露面。 沃尔什今年刚刷新女子 100 米蝶泳世界纪录,进步快得让人怀疑;胡斯克在巴黎奥运会上那异常充血的脸,至今还是个谜。 这两人要是借着 "食物中毒" 和 "医疗豁免" 参赛,谁能保证赛场上的公平? 竞技体育拼的是实力,不是钻空子的本事。 观众想看的是泳池里的真刀真枪,不是靠着豁免权耍手段的把戏。 希望泳联能拎清,别让美国队的 "食物中毒",成了又一次破坏公平的幌子。 毕竟,谁也不想看到一场从一开始就藏着猫腻的比赛。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老鹰
吃小吃?就怕不中毒![吃瓜]
The wind of change
那一张张夸张的大紫脸[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