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变老了!”江苏无锡,一男子刚停好车,一老太太走上前来,强行推销10元一把的苋菜,男子明确不买后,老人脸色骤变,嘟囔着离开,男子直呼:不止一次碰到老太太这样!网友:道德不能被绑架! 江苏无锡一起老太强卖蔬菜的事儿在网上吵翻了天,不少人看完都气不打一处来。 7月22日那天,无锡一位男子刚把车停进停车场,还没来得及推门下车,一位看着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就快步走了过来。 老人穿着朴素,脸上带着笑,露着仅剩的几颗门牙,手里攥着一把绿油油的苋菜,直接就往车窗里递。 “小伙子,买点苋菜吧,就10块钱一把,便宜得很。” 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开始讲自家的“难处”,说她和她老伴都不容易,就指望着卖菜讨口饭吃。
说着,她还假惺惺的抹了一把眼泪。 换作不了解情况的人,说不定真就心软扫码了。 可这位男子却摇了摇头,说自己不做菜,而且还有急事要办,明确表示不需要。 让他没想到的是,前一秒还满脸堆笑的老太太,脸色“唰”地一下就变了,刚才的温和劲儿全没了,脸拉得老长,上嘴唇下嘴唇一碰,说了一大清听不清的脏话。
紧接着,老太太一把把菜扔进车里,上面的泥土飞溅四处,脏了车。
见此一幕,男子直接傻眼了,直呼“太离谱”,后来又把菜还给了老太太,不跟她一般见识。
如人所料,老太太见他实在不买,骂骂咧咧的走开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男子说这不是第一次碰到这位老太太了。 之前好几次停车,都被她用同样的套路推销蔬菜,买了就笑脸相迎,不买就立马甩脸子、说怪话。 这次他特意把经过拍了下来发到网上,就是想提醒大家别被这种“博同情”的手段给套路了。 帖子一发,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有懂行的网友一眼就认出了苋菜:“这东西生命力强得很,给点水就能疯长,在菜市场最多也就两三块钱一把,卖10块纯属漫天要价。”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说这哪是卖菜,分明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薅羊毛”。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儿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 成都有位卖蛋烘糕的老奶奶,有顾客拍下蛋糕的照片后,竟被她索要500元,明摆着是强买强卖。 泸沽湖景区里,不少游客被当地小孩围着卖干菌子,只要买了一份,立马就会被一群孩子围住,不买就跟着旅游大巴转悠,让人心里发堵。 还有无锡当地网友说,曾遇到老人哭着说没钱回家,好心借钱后承诺当天归还,结果到2025年了都没下文。 最让人揪心的是广西南宁那起更严重的事儿。 去年5月,几位男子路过一个路口时,被卖枇杷的老太太拦住去路,说不买枇杷就不让过。 男子们本来不想买,耐不住老太太纠缠,提出按5块钱一斤买点算了,可老太太嫌价低,死活不答应。 双方争执起来,男子伸手拿了包枇杷想看看,老太太一把抢回去扔回摊位。 男子再拿,老太太直接抄起手里的棍棒,把枇杷全敲碎了,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无论是哪一件事情,本质上都是在剥夺别人的选择权,把同情心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网友们说得在理:尊老爱幼是咱们的传统美德,但美德从来不是“必须做”的义务。 买东西讲究你情我愿,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买不买、买多少,谁也不能仗着年纪大就搞道德绑架。 更有人担心,要是这种风气不刹住,以后大家遇到真有困难的人,怕是都不敢伸手帮忙了,谁知道是真求助还是设好的“套路”呢? 其实要避免掉进这类“同情陷阱”也不难。 遇到路边推销,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别因为对方年纪大就不好意思拒绝。 如果对方讲悲情故事,不妨多留个心眼,问问价格是否合理,也可以观察一下对方是不是“熟面孔”,要是像无锡这位男子一样遇到“惯犯”,更要果断拒绝。 真遇到强买强卖、拦路纠缠的情况,别硬碰硬,保留好证据,必要时可以找附近的管理人员帮忙,或者报警处理。 说到底,赚钱得走正道,年纪大不是搞特殊的理由,同情心更不该成为某些人谋利的“通行证”。 只有守住“自愿、公平”的底线,大家的善意才能真正用在该帮的人身上,而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消耗殆尽。 希望这类事儿能少一点,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能得到温暖,也让好心人不再因为“怕被坑”而不敢行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