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人民日报了!”江西,几个孩子趁着暑假,收集了一堆饮料瓶,可他们并不打算卖钱

恍恍惚惚拍世界 2025-07-25 00:12:14

“火到人民日报了!”江西,几个孩子趁着暑假,收集了一堆饮料瓶,可他们并不打算卖钱,而是手工制作二级水火箭,并且在草地上成功发射!当记者采访该项目负责老师时,对方的一番话换来了网友点赞!网友:敢创造的聪明孩子,少年强则中国强!   “果然有些东西与生俱来就会,真希望他们今后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王印老师激动的说道,这句话的背后,是一群孩子们在暑假期间的一段不平凡的探索之旅,他们的故事,不仅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更“火”到了人民日报,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故事的起因要从今年暑假说起,几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二岁最小的才九岁,他们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沉浸在电子游戏或电视节目中,而是对校园角落里堆积如山的饮料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孩子们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饮料瓶,其实隐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们心中萌生:利用这些饮料瓶,制作一个二级水火箭。   当时在学校的科学课上,王印老师曾经给孩子们讲过关于火箭的知识,还展示过一些简单的火箭模型,那些模型虽然简陋,但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他们渴望自己也能动手制作一个火箭,看看它能否像真正的火箭一样,冲上云霄。   起初这个想法只是孩子们之间的小秘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偷偷地收集饮料瓶,然后躲在学校的小树林里,开始了他们的“秘密工程”,他们没有图纸,没有工具,只有几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关于火箭的书籍,以及一颗勇于尝试的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秘密工程”逐渐被王印老师发现了,起初王印老师只是觉得这些孩子有些调皮,但当他看到孩子们制作的火箭模型时他惊讶了,这些模型虽然粗糙但却充满了创意,而且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专注和耐心,让王印老师深受感动,他没有责备孩子们,反而鼓励他们继续下去,并主动提出要帮助他们。   在王印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制作更加规范了,他们学习了更多关于火箭的知识,了解了二级火箭的结构和原理,还学会了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王印老师还帮他们联系了学校的物理实验室,让他们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设备,孩子们的火箭,也从一个简单的模型,逐渐变成了一个可以实际发射的二级水火箭。   经过努力孩子们的二级水火箭终于制作完成了,这个水火箭由两个饮料瓶组成,通过一个连接器连接在一起,还有一个用塑料袋制作的降落伞,虽然看起来有些简陋,但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和智慧。   终于到了发射的那一天,学校特意选了一片宽阔的草地作为发射场地,还邀请了当地的电视台和记者前来报道,孩子们兴奋地抱着他们的水火箭,来到了发射场,王印老师站在一旁,紧张而又期待地看着他们。   “3,2,1,发射!”随着王印老师的一声令下,孩子们点燃了火箭的发射装置,只见火箭底部喷出了白色的水雾,然后迅速地升上了天空,最后降落伞打开火箭缓缓地落在了草地上,整个发射过程,持续了大约十秒钟,但在这短短的十秒钟里,孩子们的心却仿佛飞到了云端。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成功了!王印老师激动地抱住了孩子们,他的眼里闪烁着泪光,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不仅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还“火”到了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称赞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勇气,并呼吁全社会要关注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个事件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一位网友留言道:“这些孩子真是太棒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奇迹,我小时候也喜欢搞各种小发明,但总是被大人说‘不务正业’,看到这些孩子们的成功,我真的很羡慕,也很感动。”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些孩子们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我相信,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创新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勇气和坚持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坚持,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浪潮新闻关于《饮料瓶+垃圾袋=会飞的火箭?这群孩子用7小时造了一艘水火箭》2025.07.17的报道

0 阅读:0
恍恍惚惚拍世界

恍恍惚惚拍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